投稿|一年倒闭500家,宣称10倍利润的精酿啤酒为何不行了?( 二 )


投稿|一年倒闭500家,宣称10倍利润的精酿啤酒为何不行了?
文章图片

▲海底捞自有的精酿啤酒
另一边,粗略统计下,今年前三季度已有9个精酿品牌获十轮次超十亿元融资 。
资本的争抢入局与各路厂商的轮流加码,将精酿啤酒推上了风口 。
02 被困在场景里的精酿啤酒在欧美国家,精酿市场能够以15%的销售占比拿下整个啤酒市场 1/4 的销售额 。但在中国的啤酒市场,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认知几乎都局限在白酒和工业啤酒上,精酿啤酒的渗透率仅仅只在2.4% 。
精酿啤酒风口虽热,却还没有真正走出一条路来 。千家企业的败退,侧面印证赛道火热的同时,也昭示着行业面临的痛点 。
虽然国内有很好的啤酒消费群体基础,但精酿啤酒的消费群众与消费渠道,都难以和传统的工业啤酒抗衡 。
持续的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的客流断崖式下跌,是第一批精酿公司败走的主要导火索 。
啤酒产品消费的场景性很强,相当倚重线下渠道的铺售,酒吧、夜场和餐饮等群体性聚集地失去客流,精酿啤酒的消费渠道等同腰斩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给出的专业数据,2019年中国小酒馆的数量达到了4.2万家,但2020年小酒馆的数量受到疫情影响,下降至约3.5万家 。小酒馆是重要的线下啤酒消费渠道,且对于生产精酿啤酒的麦芽、酵母、啤酒花等原料,严重依赖国外进口 。疫情影响之下,国内精酿啤酒厂商的原材料成本几乎全面增长了10%以上 。
幸存的精酿品牌们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是落在了品牌认知和销售渠道上 。
传统的啤酒销售渠道已经被五大厂商所把持,且瓜分掉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本就主打规模小而美的精酿啤酒即使是酒香也难奈巷子深 。
精酿啤酒说到底还是小众产品,无甚知名品牌又缺少消费者认知度,在流量上几乎吃不到好处 。传统的经销渠道不但无法体现出精酿产品的优势,还面临和传统啤酒的价格战问题 。
微小的精酿企业不仅拿不出资金去拓宽新的销售渠道,在市场教育上也没有足够的投入去打造品牌、教育消费者认知 。
虽然电商为精酿啤酒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但啤酒这种即饮性产品和茶饮相同,主要渠道还是必须依赖于线下的消费场景 。精酿啤酒不进行过滤杀菌的生产工艺使得其保质期短、产量少,这些属性也限制了其走出酒吧、餐饮等渠道 。
根据CBCE 2020的调研统计数据,近70%的精酿厂商在餐饮渠道上的销量占比超过50%,73%的精酿厂商在零售渠道上的销量占比不到20% 。
其他消费品搬到线上可以引来二次增长,但啤酒离开了线下就等同自毁门路,精酿啤酒能走的路,比其他品类更窄 。
03 场景破圈的样本参考目前国内精酿啤酒主要有两种业态 。
一种是前店后厂的精酿啤酒专门店模式,即申请餐饮许可,在店内使用500~2000升的设备生产新鲜啤酒进行售卖 。
第二种是“委托加工的预包装”,即以委托有生产许可证(SC)的啤酒厂代加工生产预包装产品的形式在零售和餐饮渠道流通 。
这两种主流业态的分布渠道高度重合且弊端已显,精酿啤酒品牌要突破瓶颈,需要考虑新的场景 。
从小酒馆的消费场景,向超市、社区便利店等零售场景转变,把通常只在店里喝的偶尔消费习惯搬到家庭餐桌上 。
毕竟比起仅有3.5万家的小酒馆来说,全国一共有着600多万家小超市、便利店等终端零售门店,这些小商店是家庭啤酒消费的重要渠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