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全球医疗巨头纷纷“倒戈”,亚洲医疗创新风口正从新加坡加速吹向中国( 三 )


●波士顿科学:做中国本土医疗创新市场的“局内人”
1997年,波士顿科学刚进入中国时,只有不到10名员工 。如今,波士顿科学在中国已经拥有约1200名员工,近年来的营收更是呈两位数增长 。
如此迅猛的发展离不开其制定的中国市场战略,那就是充分融入本地医疗创新生态圈,加速创新技术在中国的转化,以此形成与更多本土伙伴合作共赢的协同效应 。
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本土创新人才的培养,波士顿科学依托“创新学院”这一医生成长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形成培训网络,辐射全国各大省级医院,以此扩充中国医疗行业的人才储备 。
第二是促进与创新生态链的深度参与方合作,推动“产学研医”之间的转化 。2018年,波士顿科学与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共同建立“T3创库”;2019年,波士顿科学中国区第二总部及西部首个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2020年,波士顿科学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建“华西—波科联合创新中心” 。
第三是整合全球医疗资源,实现开放式创新 。作为一家微创介入领域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波士顿科学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注入了很多创新血液,重点体现在将国际创新经验与本土研发实践有机结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医融合发展 。
●西门子医疗:不仅引进全球创新,也将中国创新拓展至全球
2021年9月,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在张江科学城正式启用,这是西门子医疗全球四大创新中心之一,另外也是目前西门子医疗全球首家对外开放的联合创新平台 。
【投稿|全球医疗巨头纷纷“倒戈”,亚洲医疗创新风口正从新加坡加速吹向中国】据悉,该创新中心主要聚焦于先进诊疗技术、医疗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智能医疗器械三个前沿领域,主要以与本土初创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合作为着力点,加速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中国本土落地 。
具体而言,创新中心为本土初创企业提供了两种合作模式:一是加入初创计划,即验证创新技术和方案,寻求与西门子医疗合作的机会;二是入驻创新中心之后,享受一站式创新服务 。创新中心拥有4200多平方米办公区域,配备有快速原型实验室、数字化仿真实验室、医疗ai研发平台、智能影像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初创企业可以依托这些平台进行更高质量的创新 。
根据数据统计,西门子医疗当前在中国拥有超过560项专利技术,每年创新投入高达数亿欧元,这充分表明了西门子医疗专注在中国市场做本土化创新的决心 。
●强生:“无附加条件”地支持中国本土创新
在强生看来,当前的医疗创新和转化很难像以前一样,可以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机构来独立完成,而是需要基于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即与政府、行业伙伴、学术机构以及本土商业合作伙伴等各方共同打造“开放式创新”的生态体系 。
因此,强生打造了“JLABS@”这一创新孵化器模式 。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JLABS@”已经在圣迭戈、旧金山、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洛厄尔、休斯顿、多伦多、比利时比尔斯、纽约市等地区落地 。
2019年6月,JLABS@上海在张江科技园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强生在亚太地区第一家、也是全球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家 。据悉,该孵化器采用了“无附加条件”模式,即“企业入驻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如果有新成果诞生,强生将与之合作 。”
而在孵化创新企业方面,相比于一般的孵化平台,深谙科技型企业发展路径的强生不仅为初创企业提供公司运作上的支持,更试图一站式解决企业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医疗技术方面的实验需求,其具体表现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者”和为其带入强生的的管理模式、能力和文化两个方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