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凛冬之后,新冠何以结束?( 二 )


举个例子 , 每一位被感染者对于病毒来说就像是一座“流浪地球” , 如果突变出的新毒株致病致死率过强 , 那么它们所在的患者“地球”就可能毁灭 , 没传出去的病毒就走入了生命的终点 。因此 , 从进化的角度看 , 能传下去的一般较弱 , 规律就是逐渐减弱 。
目前来看 , 很多感染了奥密克戎的患者相对症状较轻 , 或无症状 。这正是病毒自然趋弱的进化规律 , 因为病毒每一代的复制很快 , 人类的两年 , 对于病毒而言就是亿万代亿万个体的超级规模进化 , 什么都可能发生 , 但病毒作为一种与动物共存上亿年的生物种类 , 它们的进化还是有规律的 , 除了极少数导致动物宿主种系灭绝的个例 , 总体上病毒的进化是“以牺牲致病致死力换取增强的传播力” , 与宿主共存下去 。
陆博士强调 , 从目前全球疫苗接种的效果看 , 中国的全抗原灭活疫苗显然起到了屏障作用 , 虽然仍会感染 , 但在欧美国家按个迎接Delta感染高峰之后 , 传入中国的Delta并没有形成峰值 , 呈现的是零星散发 , 要通过全员核酸才找得出来 。
但是 , 对于一个同时能感染动物与人类的病毒来说 , 绝对清零是不太可能的 , 对于已经逐渐趋弱 , 正在走向“完美”的新冠进化株 , 可能也没必要 。在已有两年多的防治经验与不断新出药物的情况下 , 从全民防控为主转向个别患者治疗为主 , 或许是更理性更科学的未来防疫方向 。
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解答来看 , 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 但对其预防感染的能力有所下降 。
这也意味着 , 如果不是以轻症和重症来区分 , 而是以是否确诊新冠来定义疫情的话 , 奥密克戎的高传播率和低症状让疫情防控更难了 。
此外 , 奥密克戎的免疫逃逸能力对于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来说同样不乐观 。研究跟踪数据显示 , 再生元、阿斯利康等公司此前推出的多款单克隆抗体药物面对奥密克戎表现不佳 。
国内首款新冠特效药 , 由腾盛博药(02137.HK)、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药联合研发的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及罗米司单抗注射液数据显示 , 在面对奥密克戎时 , 罗米司韦单抗仍保持了很好的中和抗性 。
VacCon2022第四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上后 , 腾盛博药医学开发副总裁、腾盛华创首席医学官张峣博士对《财健道》表示 , 当初研发时团队就考虑到了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化 , 设置了多道防线 。在使用双抗体双抗病毒机制的同时 , 团队对抗体做了结构优化和剂量优化 , 是抗体在人体内保持高浓度和长效作用 , 并在疾病部位有更多分布 。
张峣指出 , 人体内中和抗体的浓度是衡量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指标 , 对于疫苗和特效药而言 , 仅看体内产生的抗体滴度并不能客观描述保护屏障的强弱 , 中和抗体的多少更具有代表性 。
世界不可能永远封闭 , 长期看疫苗和特效药才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核心手段 。总体上分类 , 预防归疫苗 , 治疗靠特效药 。
那么 , 在奥密克戎来势汹汹的大背景下 , 我们的疫苗也能跟着升级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