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祛魅元宇宙:一文看懂的投资逻辑和哲学思考

投稿|祛魅元宇宙:一文看懂的投资逻辑和哲学思考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光锥智能,作者|赵江宇、王嘉攀、谢晨星
尽管距离Facebook改名为Meta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有关元宇宙(Metaverse)的讨论依然热度不减 。2022年1月18日,微软宣布以687亿美元的现金交易收购视频游戏巨头动视暴雪 。微软CEO Nadella表示游戏在元宇宙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动视暴雪CEO Kotick更是在内部信中向员工表示,游戏“元宇宙化”是公司接受微软收购的主因 。
在当下,似乎没有任何一个概念比元宇宙更宏大、更抽象、更模糊、更适合炒作 。我们隐约感觉到元宇宙似乎代表着数字未来和互联网的下一种形态,但是元宇宙的演进路径和终局的形态为何,相信很多读者仍然没有让自己信服的答案 。
在参考了大量Metaverse相关资料后,本次Scale Partners 势乘资本将分享我们对Metaverse概念的认识框架和相关思考 。我们力求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帮助读者认识元宇宙这一概念最关键的要素,提升对各类元宇宙主题或概念讨论的辨识力 。
本报告由势乘资本和光锥智能联合发布,本报告成文于2021年12月
元宇宙的内涵给元宇宙下一个边界清晰的定义和描述移动互联网是什么一样困难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需要先要明确元宇宙大概是什么 。著名哲学家赵汀阳从Metaverse这个词本身入手进行的分析很有启发:英文中Verse可以理解为“版本”,而Meta有两个含义:一是“在某种事物之外的另一片领域”,二是“在某种事物的背后更为根本性的东西” 。由于元宇宙的设想最终都需要真实世界的能量去支撑,元宇宙应该不是更根本性的宇宙,更可能是在真实世界之外的另一片世界,即元宇宙更像是一个“超世界” 。
我们这里采纳了MetaZ创始人、MIT Technology Review中文版前首席顾问陈序对元宇宙的描述,给出我们对元宇宙的理解:元宇宙不是与现实物理世界割裂或者并行的虚拟世界,而是人以数字身份参与和生活的数字世界 。这里重点为读者解释三个要点:
a. “数字身份”VS“数字账号” 。数字账号只是数字身份的一部分,只记录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信息 。每个数字账号本身是要依附于拥有真实身份的人 。在元宇宙中,每个人可以有多个数字身份;
b. “参与”指的是“自由参与” 。元宇宙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企业,没有任何提前写好的剧情,没有什么已经被制定好的角色,也没有像游戏通关那样的一个终点或者主线索 。元宇宙中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参与规则的制定,创造自己的世界;
c. “生活”不同于“观看” 。元宇宙中的交互和体验形态不同于我们使用电脑或智能手机,用扎克伯格的话说,元宇宙是一个“我们参与的、可以沉浸式置身其中的互联网”,是一个所有感官体验都被数字化的世界 。
如果接受以上的讨论,那么相信各位读者可以轻松地得出这样的判断:VR/AR、各种游戏、3D虚拟世界中的UGC平台(比如Roblox)、英伟达的Omniverse平台等等都不是元宇宙,就像是智能手机、移动App、抖音等视频UGC平台、应用开发工具等不是移动互联网一样 。
广义和狭义的元宇宙当前很多关于元宇宙的讨论之所以显得“差异大于共识”,除了对元宇宙的内涵理解不一致外这个原因外,跟作者未明确讨论的元宇宙是“狭义”还是“广义”版本也有关系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两个版本”的元宇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