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微软是合格的“爸爸”吗?( 六 )


微软如此热衷于构建游戏IP阵容 , 显然也不是无的放矢:进可提升主机战场竞争力 , 用强大的游戏阵容和索尼的独占策略、任天堂的高超制作相抗衡 , 退可稳守PC大本营 , 在windows商城、steam等平台上用IP疯狂收割流量 。而这些年精挑细选沉淀下来的游戏工作室群则成为了IP背后游戏质量的保证 。
因此 , 我们其实有充足的理由看好暴雪旗下的经典游戏 , 尤其是《星际》和《魔兽争霸》这两大RTS游戏的重启可能性 , 毕竟微软《帝国时代》《光环战争》的重启珠玉在前 , 怎能不给暴雪RTS玩家一针强心剂呢?
微软|微软是合格的“爸爸”吗?
文章图片

(《帝国时代IV》steam热评) 
“王牌金主”的下一个目标是谁678亿美元拿下动视暴雪 , 相当于拿出微软1年以上的利润进行豪赌 , 对于整个游戏行业来说颇有些降维打击的意味 , 毕竟就算是行业龙头任天堂 , 整体市值也比这个数字高不了多少 。所以不得不承认 , 微软目前正处于一种“比我有钱的不做游戏 , 做游戏的没我有钱”的超然地位上 , 游戏界“第一金主”实至名归 。
微软|微软是合格的“爸爸”吗?
文章图片

(索尼、微软的游戏并非主流业务 , 故不算在内)
即使我们都知道 , 在收购动视暴雪后微软势必需要不少时间去消化整合 , 短期内不会再有类似的重大收购事件 , 但吃瓜网友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 他们已经开始猜测微软下一步的目标会是谁了 , 例如TGA创始人杰夫·吉司利就发布推文 , 分享下一个可能被收购的游戏公司以及它们的市值 , 共计11家公司 , 总市值1159亿美金 。
微软|微软是合格的“爸爸”吗?
文章图片

面对这个有趣的议题 , 我们似乎可以从两方面来猜测:1.微软过往收购案例;2.微软未来的战略布局 。
从微软过往的案例上看 , 收购日本游戏公司的可能性稍低 。一方面是文化差异较大、日方保护性政策较强、日厂流通股份比例较低等客观因素 , 导致在可能发生的收购中它们更易倾向于任天堂与索尼;历史因素则在于微软在收购日厂上栽过不止一个跟头:
1999年微软初步进军家用游戏机时本打算收购任天堂 , 负责和任天堂谈判的微软前高管里克·汤普森先后七次和任天堂进行了谈判 , 结果“被人嘲笑了整整一个小时” 。而同年11月和Square的谈判也因为价格问题告吹 。
2002年 , 退而求其次的微软买下了任天堂持股49%的第二方工作室Rare , 这间来自英国的工作室为老任开发了《007黄金眼》《超级大金刚》等经典游戏 。然而在转投微软后双方的合作却并不愉快 , Rare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开发Kineck运动游戏 , 十余年来少有佳作 , 直到2018年制作出《盗贼之海》才算扬眉吐气了一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