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裁员风波下,叮咚买菜难寻“解药”( 二 )


于是乎 , 从去年10月起 , 叮咚买菜开始裁撤前置仓内的一线人员 , 先从外包员工开始 , 岗位涉及配送员、分拣员 。
分仓最先带来的是成本增加 , 而对力求提升效率的叮咚买菜来说 , “降本”是必然动作 , 并且要从方方面面做起 , 包括裁员 。
提升效率是项大工程 。
不仅分仓有难度 , 在叮咚买菜的运营城市中 , 一线城市占比约50% , 其余均为二、三线及以下的城市;而在下沉市场 , 前置仓系表现如何?
据地歌网了解 , 美团买菜进驻的三线城市廊坊 , 在去年9月美团买菜的总销售额中 , 仅占据不到1%的销售额;而截至目前 , 美团买菜累计进驻7座城市 , 且多为一线城市 。
另一玩家每日优鲜 , 更是在2020年关停南通、廊坊、太原等多个低线城市的业务 , 前置仓数量随之减少一半以上 。
不难理解 , 前置仓在一线城市的需求 , 远比二三线城市强烈 , 尤其是30分钟到家的即时性需求;下沉市场的需求极易饱和 , 用户更愿意在线下购买生鲜产品 。
再比如运营方面 , 促销、送会员卡等常规动作 , 在增加了平台销售成本后 , 能否可持续提升复购率 , 这也是正在减速慢行的叮咚买菜 , 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
关关难过 。
在去年三季度 , 梁昌霖曾称 , 叮咚买菜迅速提高了效率 , “我们将在第四季度进一步降低净亏损幅度 。”
不过 , 如何实现?
年关难过叮咚买菜跨不过的门槛 , 在于规模化后如何可持续发展 。
规模化意味着成本水涨船高 , 梁昌霖曾表示 , 仓的建设成本、水电费 , 仓内分拣员、安全员、品控人员 , 配送到家的成本 , 以及退换货等 , “所有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 要控制到15%左右 。”
作为对比 , “现在经营好一些的社区店 , 费用占收入的比重 , 是15%到20% 。”
不过 , 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 , 各项费用“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 尤其是履约成本;在去年三季度 , 叮咚买菜的履约费用达23.08亿元 , 占到同期总经营成本的近30% 。
高昂的成本导致亏损额持续拉大 , 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 , 叮咚买菜的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53.33亿元 。
过往的经验是 , 互联网规模效应会让平台边际成本下降 , 但在前置仓领域 , 规模化平台将面临更大的供应链成本 , 以及生鲜商品的高损耗率 , 这最终会导致平台持续亏损 。
对叮咚买菜而言 , “解药”并不易寻觅 。
在供应链环节上 , 叮咚买菜一直在深化生鲜产地直采 , 生鲜直采比例高达79.1%;同时 , 叮咚也大力研发自有品牌 。
以叮咚“快手菜”为例 , 除去投入研发费用 , 平台从产地直采到前置仓分配、验收等各个环节 , 都有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筛检 , 以保障其商品力 。
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 , 叮咚买菜的自有品牌占比为5.8% 。
产地直采与自有品牌的发力 , 带动叮咚买菜商品性价比稳步提升 , 但市场环境一直在变;在供应链上 , 叮咚与美团、盒马等玩家还未全面拉开差距 , 反而在规模竞争上被抢去优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