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围棋少年》骗了我们17年( 二 )


投稿|《围棋少年》骗了我们17年
文章图片

编剧对此做过解释:《围棋少年》的策划和写作时间与《棋魂》几乎同时起步,但因为制作和审核原因,推出成片的时间更晚 。既然创作过程在主观和客观上都未受影响,自然不可能构成抄袭 。
只不过观众极少在意抄袭如何判定,更注重对作品的感受,假如国内公认《围棋少年》是比《棋魂》更优秀的作品,恐怕抄袭论也会不攻自破,可《围棋少年》没有做到,甚至被粉丝认为“差距就像四大名著与同人小说” 。
《棋魂》中的角色能在历史中找到原型,棋谱均为知名棋手的对弈,从现实取材的同时也影响着现实,基于真实的热血故事感染了万千少年,被冠以“令日本围棋衰弱延缓十年”的光环 。日本迄今最快取得“名人”头衔的棋手芝野虎丸就曾在采访中表示,五六岁时因为接触到《棋魂》的改编游戏而爱上围棋,“刚开始没人教我,只是觉得(在游戏里)下棋很开心,玩了很久 。”
其影响也辐射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21世纪初台湾学习围棋的青少年人口激增,时任台湾围棋协会秘书长的秦世敏在报道中称:“漫画《棋魂》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还影响到了家庭主妇、大学生……”
相比《棋魂》,《围棋少年》对国内围棋产业没有产生太多显性意义 。
围棋少年的“棋魂”
与其说《围棋少年》像棋魂,不如说它更像《射雕英雄传》 。
领悟“天地大同”时,江流儿坐在瀑布边冥思苦想,看到武林高手“妖刀王”以刀法将水流卷向天空,突然想起招式要诀是“对天地之道的领悟”,拈起身旁棋子啪地拍在棋盘上,顿时光芒四射 。
投稿|《围棋少年》骗了我们17年
文章图片

把这个过程换成练就“独孤九剑”之类的武功,也丝毫不会有违和感 。《围棋少年》实质上借助围棋讲了个武侠故事,在人设和情节方面有诸多致敬金庸小说的痕迹,比如东南西北四大国手像《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江流儿遇到女主角方百花和师傅林心诚的桥段,也与郭靖的经历有几分相似 。
《围棋少年》的棋盘之外,还有个丰满的武侠世界,主角的成长动力也来自一段段奇遇,门派恩怨、国仇家恨、儿女情长等都融入其中 。这和通常意义上围绕一场场比赛推进故事的运动题材作品有明显不同,“下棋”并非作品所想展示的重点 。
因而追逐梦想、热血拼搏这类常见主题也不太适用,《围棋少年》的“棋魂”可以归结为“人生如棋” 。
黑白变幻就如同世事无常,江流儿在历练过后真正学会的是人生活法,以及“以天下为己任”、“不争而胜”等传统侠义精神 。有这层内核,它才拥有了超出“一部不专业的国产运动动画”可以拥有的广泛受众,并一直被当年电视机前的孩子们记得 。
孙晓松当年写最多的是小品,本来看不起“被称之为低幼儿作品”的动画片,直到遇到《灌篮高手》,“没想到一部励志动画片竟然深深打动了30多岁的成年人”,随后萌发创作冲动 。大纲原本投递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但因“围棋太安静,不适合改动画片”被拒,一年后才被央视动画导演马风清相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