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滑板底盘,会成就汽车代工的安卓梦吗?( 三 )
而悠跑科技的愿景是赋能车企轻松造车,同样自诩为智能电动车行业的“硬件安卓” 。然而,在谈擎说AI看来,在造车行业,想成为安卓一样服务全球车企的Tier 1几乎不可能 。
第一,软件和硬件供应商有本质的不同 。从成本角度看,智能手机行业的安卓系统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全球的普及,使得安卓系统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复制和应用 。硬件和软件有本质的区别,汽车底盘占据整车的大半成本,根本不具备低成本快速复制的条件 。Rivian因受制于供应链无法完成订单交付也证实了这一点 。
第二,底盘关乎车企的利益 。在汽车行业,底盘是整车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占据总成本一半还多,也是很多新老车企的竞争壁垒所在 。
底盘生产受制于供应链,一个零部件供应缺口就会影响整个成品,所以对供应链的掌控力也是车企的重要护城河 。丰田汽车能成为传统汽车界的霸主,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供应链的控制能力 。即使到了新能源时代,蔚来也在自研150kWh半固态电池,特斯拉也研发结构性电池组 。
无论是底盘还是车身,每一项技术的领先都可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和高溢价,底盘外供在降低造车门槛的同时,也让车企的护城河变窄 。
可以看到,目前有汽车平台的传统车企更倾向于自己生产底盘,并且也在积极布局更先进的模块化平台 。比如,大众集团为了有效缩短研发周期和成本,计划将于2026年推出SSP平台(可扩展系统平台);丰田为了布局新能源车型,也推出了e-TNGA架构的纯电动平台,其开发周期将由4年缩短到2年 。
传统车企升级自己的平台,目的也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多车型布局下的研发成本,滑板底盘的竞争也是汽车平台之争 。
第三,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底盘平顺性不等同于整车的平顺性,汽车底盘也关系到用户体验 。底盘和上车身的分离,为研发带来了方便,也造成了集成优化措施的麻烦 。
事实上,滑板底盘固然在开发成本和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可能会给整车的特性造成负面影响 。整车集成措施有时候会推翻底盘的设计,如果底盘用采购的成品,集成措施的优化潜能会受到限制 。
“客户可以简单地把自己的车身放在别人的滑板底盘上,听起来很简单,但造车不是搭乐高,拼装后测试会暴露一堆问题 。特别是如果你乘坐的是一辆载人的汽车,像碰撞保护、加热、通风、平顺性以及操纵感等等,这些整车特性更重要 。”从业6年的汽车EHS工程师罗星(化名)向谈擎说AI表示 。
此外,对于看中性价比的用户,滑板底盘的优势可能比不上安卓 。iOS系统很早就非常流畅,但早期的安卓非常拉胯 。就像安卓追上iOS用了好多年,平顺性的提升是一种综合体验,也需要多年的积累,如果安卓系统一上来就收费,直接就被用户抛弃,但汽车底盘不可能像安卓一样用高性价比补偿用户体验 。
第四,线控转向技术不够成熟,政策也不允许 。
就像现在做换电模式面临的一大难题是电池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多车企还在研究快充、高续航里程的电池,而不会考虑采用标准化的换电模式一样,滑板底盘意味着让不同厂商的多款车型使用统一的电池排布、线控接口等标准,也会减缓底盘平台技术迭代的节奏 。
况且在政策层面,线控底盘相关量产标准还不完善 。中国的转向标准GB 17675-2021将解除以往对转向系统方向盘和车轮物理解耦的限制,从今年的1月1日起开始实施 。但是,线控转向量产相关国家标准还是空白 。
第五,从安全性角度来看,滑板底盘厂商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冗余投入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