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谁是最终赢家?( 三 )
相比竞争对手,云海金属镁合金拥有从开采、冶炼、熔炼、加工铸造到金属再回收的完整产业链;而且宝钢金属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宝钢金属高级副总裁李长春目前任云海金属总经理 。
和宝钢的资源互动,以及全产业链布局,让公司镁合金生产成本比“友商”低了12% 。
在原有10万吨原镁和18万吨镁合金的年产能基础上,云海金属不断扩产,继续提升市占率 。一方面,和宝钢等成立合资公司,上马30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15万吨镁合金深加工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天津六合镁制品,完成搭建新的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基地 。
庞大的规模优势、上下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云海金属在镁合金领域的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增强 。
碳纤维,最理想的材料 。
与传统车用金属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拥有低密度、高强度、可设计性及耐腐蚀性,堪称汽车轻量化“最为理想”的材料 。
文章图片
蔚来就和德国西格里碳素公司合作,研发碳纤维增强型塑料(CFRP)电池外壳,该电池外壳比传统铝或钢制电池外壳轻了40% 。不仅高刚性,还比铝的热导率低200倍 。车辆减轻一定重量的同时也给换电带来便利 。
根据路线图,2020年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上要有一定比例的使用,到2030年,占车重的比例要达到5% 。
但碳纤维的问题是成本太高,技术壁垒和资本门槛高,目前仅用于豪车、轿跑 。高达120-200元/Kg的原料价格,再加上极为复杂的制造工艺,让其在汽车轻量化的进程中遇阻 。
【投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谁是最终赢家?】
文章图片
当前全球碳纤维下游应用中,汽车占比不到9%,我国碳纤维用于汽车行业仅有2%,碳纤维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仍是主要使用场景 。
汽车用碳纤维还在探索阶段,处于爆发的前夜 。因此降低制造成本,是大规模推广的关键抓手 。根据国家规划,汽车用碳纤维的成本在2020、2025、2030的每一个阶段要比上一阶段降低50% 。测算来看,2025年的成本为60-100元/KG,2030年将降低至30-50元/KG,接近当前铝合金的成本 。
随着成本的降低,碳纤维汽车用量会逐步增加,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和中国汽车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19.81和11.2万吨,汽车碳纤维占比增加至5%,用量将达到5600吨 。
文章图片
极高的门槛和资金壁垒,导致碳纤维龙头企业优势明显,值得长期关注 。
当前,国内碳纤维龙头各具特色,规模最大的是吉林化纤集团,旗下吉林碳谷(836077,北交所)和吉林化纤(000420.SZ,核心子公司为吉林宝旌),分别掌握了原丝生产和碳化技术,具备产业协同优势 。
陕西化工集团旗下的恒神股份(新三板挂牌),号称是国内唯一一家覆盖原丝、碳纤维、上浆剂、织物、液体树脂、粘接剂、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航空复合材料的企业 。
另外,央企序列中,中建材旗下的中复神鹰,已经申请科创板上市;中国石化旗下上海石化(600688.SH)、中国化工旗下的蓝星集团,拥有上游原材料资源的支持,实力也不容小觑 。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北京产业转型:从“去叶留心”到发展“高”“精”“尖”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