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温氏股份,被猪吃亏130亿?( 三 )

2019年,温氏股份的猪出栏量超过1800万头,包括养猪和养鸡鸭在内总共付出的委托代养费为84.6亿元 。
2020年报未披露详细代养费用 。根据累计结算之间的差额,可知2020年结算代养费用为85.6亿元(由于存在结算时间,可能与直接披露存在口径不完全一致,只能粗略对比),当年出栏量还不足1000万头 。
简单对比,可知,温氏在本轮猪瘟开始后,死淘率较高 。具体数据,温氏股份一直闭口不言,只回答非猪瘟情况下,为5%—6% 。
但代养费的刚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
猪价下行时,代养费的刚性,猪价上行时,农户的道德风险,分散管理的难度,温氏也正通过将养殖模式升级成“公司+现代养殖小区”,来除去这些固有的弊端 。
03、逃不开的猪周期2019年尾开始,猪肉价格突然飙升并且在高位保持了几乎2020年一整年 。进入2021年后,价格又逐渐回落到2019年的水平 。
猪肉价格的这种波动就是猪周期 。
农业|温氏股份,被猪吃亏130亿?
文章图片

自2002年以来的五轮猪周期,每轮周期持续时间约3-4年 。
猪周期的产生主要原因是供需错配 。
简单来说就是,当猪价在高位运行时,资本和从业人员开始大量涌入,供大于求,猪肉价格又开始下跌,下跌到一定程度,因无利可图,资本和从业人员又退出市场,于是,供求关系再次转变,猪价又开始回升 。
产生这种供需错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
第一,生猪养殖周期长 。
从母猪存栏到生猪出栏往往需要10-12月,当猪价处于上升周期是,养殖盈利提升,养殖人员就会增加母猪存栏,那么10-12个月后的生猪供应就会增加,猪价就会开始回落 。猪价下降,养殖利润减少,养殖人员就开始淘汰能繁母猪,母猪存栏下降,10-12个月后生猪供应减少,猪价开始反弹 。
第二,行业分散 。
中国是猪肉的生产和消耗大国,养殖户、养殖场遍布全国,年生猪出栏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但是生猪养殖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 。据公开数据,2020年A股上市企业生猪出栏量前五家企业(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合计出栏4859.05万头,仅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9.22% 。
分散的养殖户群体庞大,从主观意愿出发,各方都希望避免猪价波动给自身造成影响,最终导致了“追涨杀跌”的顺周期行为 。
农业|温氏股份,被猪吃亏130亿?
文章图片

除此外,每轮猪周期都存在疫情、政策等因素等外部因素影响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18年非洲猪瘟,除此外,政府释放储备以及食品安全事件等也会影响猪肉价格,但根本的影响因素还是供需错配 。
那么,除了中国外,其他国家有猪周期吗?
以美国为例 。美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是规模化的进程,1900年到1969年,小型养殖户逐渐退出,养殖户数量从433.54万户缩减到68.6万户,降幅超过80% 。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规模化生猪养殖也迅速扩张,1978年美国农业部统计存栏量超过5000头的养殖场有240户,到2002年存栏量超过5000头的养殖场数量达到2850户 。
2000年以后,大规模养殖场已经成为主角 。美国养殖场场均存栏数从1982年的167.86头,增长到2007年的1089.44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