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温氏股份,被猪吃亏130亿?

农业|温氏股份,被猪吃亏130亿?
文章图片

文丨市值榜,作者丨安静,编辑丨赵元
资本已经征服了星辰大海,甚至计划用人造子宫来解决生育率问题,但面对农林牧渔行业仍深感无力 。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不确定性 。
农林牧渔因其行业特点,导致农业行业产品数量质量核查难、渠道监控难、成本核算难,往往成为最有故事性的板块,以及造假的重灾区 。
此外,农业行业还具有周期性 。
其中以生猪养殖业的周期最为明显,最近一次猪周期,从2018年6月因非洲猪瘟开始,在猪肉价格经历了跌宕起伏后,2021年进入这轮周期的下半场 。
几乎没有一家养猪公司能轻松度过猪肉市场低迷期,有的公司挺过了几轮周期却在这轮猪周期中折戟 。
曾被称为A股“猪茅”的温氏股份,因其“温氏模式”一度风靡养猪行业,却在这轮猪周期的尾声出现了130多亿元的巨额亏损 。
那么,“猪茅”巨亏是如何造成的,温氏模式又是怎么一回事,猪周期对行业的影响有多大,本文将试着一一解答 。
01、兴衰皆因模式1983年,18岁的温鹏程跟随父亲创建了“簕竹鸡场” 。经过几年奋斗,鸡场的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也越做越大,在小镇上逐渐有了名气,村民纷纷慕名前来购买鸡苗 。
后来,村民们渐渐觉得自己单独去一趟县城买饲料、卖鸡太折腾,簕竹规模较大,经常需要去县城,于是就有村民委托簕竹鸡场代购饲料、代为卖鸡 。
在帮村民跑腿的过程中,温鹏程看到了商机,与周边农户商议“场户结合、代购代销”的合作形式 。于是“公司+农户”模式的雏形诞生 。
温氏父子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紧密性“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产业分工合作模式,也就是被业内津津乐道的温氏模式,这一模式也是日后开疆拓土的一把利器 。
“公司+农户”模式,即公司负责鸡、猪的品种繁育、种苗生产、饲料生产、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及配套体系 。
农户则从公司领取鸡苗、猪苗、饲料、疫苗等养殖所需的物资,在自有或租用的土地上按照公司技术和管理标准进行规范饲养,达到出栏标准后,公司回收肉鸡、肉猪统一销售并支付农户委托养殖费 。
猪苗、饲料和养殖方法都是公司的,对农户来说,只要建个猪舍,猪苗、饲料、药物公司送上门,不用管销路,只要养大,就能拿到养殖费,几乎没有风险 。
遇到市场不好的时期,温氏父子承诺“保价回收”,更是取得了农户们的信任 。
凭借“公司+农户”模式,温氏父子迅速签约了众多农户(到2021年6月底已与4.67万户农户合作),带领公司一路高歌猛进,从一间小小的“簕竹鸡场”逐步蜕变为A股养猪板块的巨头 。
曾经的温氏股份风光无限,是创业板市值第一股,更接近现在常说的“猪茅”,如今,这两个头衔已是老黄历,分别易主给了宁德时代和牧原股份,前者是因为时代的发展,“猪茅”保不住则是温氏股份自身出现了问题 。
第一,毛利率较低 。
自2015年上市以来,温氏股份的营收和净利润一直震荡上行,但整体毛利率低于自繁自育规模化养殖的牧原股份 。
农业|温氏股份,被猪吃亏130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