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好公司

A股是最适合中国老百姓普通散户的市场。这一讲我来告诉你,如何买到好公司。

投资股市盈利主要是两种方式,第一是用合适的价格买好公司,第二是用极低的价格买一般的公司。巴菲特做投资的早期,就是用极低的价格买一般的公司,后来他遇到了他的合伙人芒格,芒格把他的这种投资行为叫捡烟屁股,就是看到地上还在烧的烟屁股,拿起来吸一口,也能享受一下。
芒格早期的职业是律师,律师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有品位的,追求穿名牌西服、戴名表,所以他肯定看不惯巴菲特这种捡烟屁股的行为,他倡导的是找到好公司。当然,好公司永远都不会便宜,你不可能想象阿玛尼的西服卖几百块钱一套,但是你在美国的奥特莱斯也有可能看到阿玛尼的西服打折,几百美金或者上千美金一套。
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用合理的价格买好公司。巴菲特在遇到芒格之后,在后来的投资生涯里,基本都是追求用合理的价格买好公司。
那么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样的是好公司,筛选标准是什么。
| 大公司不等于好公司
说到好公司,当下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腾讯、茅台、阿里巴巴,这些都是好公司。在十年前上一代股民也有类似的想法,当时他们觉得中石油、中移动、工商银行这些是好公司。
这个逻辑推演下去,就等于说大公司就是好公司。这其实是个误区。我们在第一讲当中就提过,其实投资投资,主要投的是未来。
那么从投资的意义上,什么样的是好公司呢?好公司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它未来的成长性怎么样。如果今天腾讯市值五千亿美金的时候你买进了,两三年后它的市值涨到了今天苹果公司的水平,也就是九千亿美金,显然腾讯就是一家好公司。
但不一定大公司成长性就好。当然,2016年以来互联网公司出现了非常强的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腾讯、阿里巴巴都在原来年复合增长40%的基础上,又快马加鞭的变成了今年的60%、70%的增长。但是如果是小一点的公司,将来能够有更高的增长,显然也符合我们对好公司的定义。
为什么要特别提出这一点呢?是因为知名公司、大体量的公司,关注的人也多,股票价格不会特别便宜。如果我们能够发掘、建立一套寻找好公司的标准,找到一些还不为人所注意的好公司,这样就能用合理的价格买入。
那么怎么去寻找这样的公司呢?好公司首先一定是业绩增长较快的公司,但是除了增长快以外,我们需要看它增长的来源是什么。首先你要去区分两种不同的增长:外延式增长和内生式增长。如果它的增长是由于不断增加资本投入,就叫作外延式的增长。也就是说,它为了获得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十的增长,可能要消耗百分之几百甚至更大的资金的投入。这样的增长往往就不太可持续。
内生式增长通常都是由于公司有很强的口碑,产品有用户黏性,复购率高。刚才提到过的像腾讯,再比如茅台,都有非常强的品牌号召力。用户黏性或者品牌号召力带来的增长,是消耗资本相对比较小的增长,是内生式的增长。拥有这样的增长,就是好公司的一个标准。
| 从复购率看增长力
判断一个公司的成长性有多强的时候,一个很直接的角度是看它产品的复购率。
比如说,手机在近两年是一门非常好的生意,因为它的单价很高,同时大家换机的频率非常高。电视机可能就不如手机生意这么好了,它的单价确实也很高,跟手机差不多,但是买一台电视机以后,大家往往五到七年内都不会换新的。
个人电脑也处于电视机相似的阶段,放在十几年前,大家通常也是恨不得一两年就要升级一次内存,换一个更大的屏幕。但是现在人们会发现,电脑完全够用了,没有必要每年都换,可能一台三四年前的电脑,一般办公的用途完全够了,升级欲望就没有这么强烈了。
不同产业,发展周期和特点是不一样的。通常来说快速消费品是相对稳定的,茅台酒今天喝掉了,可能下个月朋友来又要喝。洗发水这个季度买一瓶用掉了,下个季度肯定还要继续洗头发,所以它的复购率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
| 从产业链看地位
不是消费领域的,又怎么看呢?在工业领域,好公司的特点是在产业链中占据商业模式的核心环节,跟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牢不可破的共生关系。
我举一个牛奶包装企业的例子。利乐是全世界最大无菌包装企业,它建立了一整套饮料无菌包装的工业体系。从机器到包装,甚至整个无菌包装的工厂都是它建的。像多乐果汁、蒙牛、伊利这些乳品企业,只需要专心做市场、做营销,把渠道铺遍全国,铺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就足够了。
这样的话,利乐跟它的客户,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紧密的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关系,相当于是前店后厂。很多人以为蒙牛、伊利都是自己生产的,其实不是,其实都是利乐生产的,蒙牛和伊利其实只是一个品牌营销公司。
做到这一点以后,利乐的包装业务就不用愁了。因为你的机器用的是我的,你的工厂甚至都是我建设,那就不会因为有谁家纸比我便宜两三分钱,或者便宜20%,就失去业务了。所以利乐跟客户形成了紧密合作的依赖关系,在产业链当中拥有很强的地位,建立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商业模式。
A股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们国内的一家企业,它早年只是给手机生产厂商做一个非常细小的零部件。上市了以后,它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进入了触摸屏领域。你可能也知道,触摸屏是如今智能手机的核心零部件。这家公司通过巨额的投入,把原来属于台湾,属于日韩的一些产能,转移到中国来,并且在中国所有的触摸屏生产厂商当中,它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接下来它继续投入资金,去生产手机的摄像头。你可能知道,近几年智能手机的竞争已经不是看屏幕的大小或者分辨率,更多的是,看手机的摄像头能不能在晚上酒吧灯光比较昏暗的情况下,拍摄出同样完美的照片?是不是手持的时候能够防抖?所以一颗摄像头不够,要两颗、甚至还要莱卡摄像头。
这种情况下,这家公司能够给手机生产商既提供触摸屏,又提供摄像头,相当于到最后,那些手机生产厂商,比如说华为、荣耀、小米,他们专注做好营销就好,做好粉丝经营、开好体验店就好,生产的事情交给这家公司就可以了。所以这也意味着,它不仅今年能够做手机厂商的生意,明年、后年,五年以后它在产业链当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强。
| 看清市场成长空间
还有一种内生式增长,它的特点是选择适合公司发展的战场,不断地打胜仗,扩张版图,赢得不断成长的业绩。
你可能知道,以前一个行业里面龙头企业通常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外资企业。它们由于历史原因获得了相对垄断的市场地位。而在竞争的口子被拉开了以后,民营企业由于它更灵活的机制,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提供市场上绝大部分用户也能认可的产品。在这个时候这家民营企业市场扩张就会非常快。
早期我曾经买过的一家公司南方泵业就是这种情况。泵业是个红海行业,但南方泵业的产品主要用于工业和楼宇,技术含量较高。南方泵业在2009年底上市的时候就处于这样一个有利于它竞争的环境。
在10多年前,在一些放开竞争的领域,民企打国企,或者民企抢占国企主动退出的市场非常常见。近些年在一些细分领域,民企通过技术升级,侵蚀外企的地盘越来越多。如果遇到这种公司,那你就要分析,它究竟抢占的是谁的份额,它从这里抢到的份额能支撑它未来几年的增长。
如果格局已定,那么将来再进一步增长就有赖于地域的扩张:或者是区域企业走向全国,或者是出海把产品销到全世界,还有一种情况,是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品类的横向扩张。这难度比打单一一场仗,挑准一个较弱的对手,都要难上数倍。不是说不能成,但投资的风险要加大不少。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的公司,你就要看清形势,判断它的增长空间还有多大。
| 找好的管理团队
找好公司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角度是去找好的管理团队,因为好的管理团队本身能构建一套强大的商业模式,做出颠覆行业的事情。
比如说阿里巴巴,如果它仍然是一家B2B公司,在今天可能互联网界连前十都排不上,但是阿里巴巴能够在2003年重金投入C2C领域,能够在2008年、2009年从C2C往B2C转变的电子商务的浪潮中,迅速地做大天猫品牌,使得它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当中的巨无霸。
大家看似它做电商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其实是因为它的管理团队无比强大的执行能力,把这套商业模式构建了出来。我们寻找好公司,其实也是要寻找这样一个管理团队,他们能够构建一套强大的商业模式,能够去构建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我们讲过“花无百日红”,一个行业、个体企业都有可能衰落、凋亡,但是整个经济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好的公司好的团队,就是能够找到这种稍纵即逝的机会,始终维持它在整个产业发展当中的领先水平。
| 从你最熟悉的领域开始
前面说的所有这些加总起来,构成了我们说的好公司的标准。
跟好公司相对的,就是所谓的妖股,它可能在一个月内翻了一倍,甚至一年内翻了几倍。但是最终它还是会跌落下去。好公司的特点是对于投资者来说无论什么时候买入,从长期来看,最终是所有的人一起赚钱。股票市场其实是能让所有投资者一起赚钱的,这是它区分于投机赌博最重要的一点。
对好公司的嗅觉需要培养,对商业模式的理解也需要积累,鉴别优秀管理团队的识人之术更是一辈子也学不完。
对新手来说,一上来不知如何入手,可以从你工作所处行业的上下游,或周边配套领域开始:什么样的企业是客户交口称赞的;什么样的企业是你觉得未来5-10年都能维持强势地位的;什么样的企业你觉得是能够不断打胜仗、抢占别人手里的市场份额的;什么样的管理团队是你打交道后觉得如沐春风的、愿意追随的。
好公司需要用心琢磨,投资最重要的是判断,好的判断力是在不断的吃一堑长一智当中磨砺出来的。
总结一下,这一讲我们说了,当你关注到一支股票,想知道它目前的价格是贵是贱、值不值得买的时候,该怎么去做判断。你不能够光看市盈率,而是首先要区分这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再找到适合对它估值的指标。青年期的企业看市盈率,中壮年期的企业要把市盈率和股息率结合起来看,老年期的企业要看市净率。

【如何选择好公司】听这堂课的,可能很多是工作繁忙的职场人,那么根据你时间精力的投入和风险承担的能力,对以上三类股票,我给你排个序:如果你时间有限,就去找那些中壮年稳健型的股票;如果愿意承担比较高一点的风险,青年期的成长股你也可以试一试;如果你还有时间去钻研估值,老年期的企业不妨也看一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