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哪些冰雪生意正在爆发?( 三 )


这类滑冰场大多在商场里,比如北京的国贸、蓝色港湾等人流聚集的商场里,都开设有滑冰场 。它们面积相对较小,基本在1000平米以下,可复制性更高 。主要营收则依靠散客门票,价格在百元以下,而一次30分钟带教练的价格,则在200元-350元上下 。一位行业人士说,这类模式的好处在于大众能上冰,人流量相对较多 。
由此,室内冰雪项目也正在兴起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指出,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不少于650座 。实际上,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初,中国就已有654块标准冰场和803块室内外各类滑雪场 。在统筹规划建设中,滑冰场地、滑雪场地、鼓励冰雪乐园建设是重点,也让新一轮的冰雪赛道争夺战成功打响 。
海南就有了不少室内滑冰场和“旱雪”滑雪场 。一位中部城市的商场负责人告诉深燃,他看好滑冰场引进商场,如果某些楼层店铺租赁不佳,更愿意将这一层出租出去,改造成滑冰场 。
滑雪装备周边,还有机会吗?除了滑雪场、滑冰场,围绕着冰雪的其他产业链也在展开,有的回报红利甚至来得更快 。
滑雪爱好者尼克介绍,滑雪场投资成本高,相关产业也需要专业知识储备 。开雪具店、滑雪培训学校,进行滑雪装备的周边开发,能更快看到回报成果 。这是一个让消费者“烧钱”的市场 。
北京滑雪户外用品连锁超市“自由地带”的负责人口令介绍,刚入门的小白客户,第一消费阶段很多是在电商平台上,或是去买迪卡侬这类初级体验的品牌 。玩了一两年,才会真正转到使用专业滑雪装备上 。
他表示,近一两年新增长的消费者,在未来两年,有机会成为真正的专业滑雪爱好者 。他介绍,他经营的店面营业额每年保持百分之五六十的增长 。有很多专业客户,更愿意来消费千元以上的雪镜装备,而不是去电商平台,寻找百元的“平替” 。
从客单价上来看,现在的滑雪装备主力消费人群有两档,一个是20岁-30岁,一个是40岁-45岁 。如果是一位有两年滑雪经验的专业消费者,想要购置整套滑雪设备,如滑雪镜、手套、护膝、雪鞋、雪板等,选择中等价位的产品,支出也需要两万多元 。口令介绍,光专业级别的手套,每年店里都能卖出几千双 。就算只购买单品,如常用的护脸、手套等,有的爱好者也需要囤两三套 。
而少儿培训的趋势,也让雪具市场有不少机会 。
口令表示,从2015年开始,租赁就是他们在国内雪具市场重推的方式 。儿童租赁是其中的大市场,同时能带动至少1-4个大人的租赁 。采用的方式里,日租、十天租、年租,最为普遍 。基础全套装备日租金在100元左右 。他说,他的店铺每年的租赁营收流水,占据总营收的6成 。“为了做好未来的盈利模式,能租尽可能租 。”他说 。
因为销量增长,2021年不停断货,像雪鞋、雪板等硬件断货更是严重 。口令已经把下个冬季所有的货都提前订完,比去年多订了一倍有余 。“国外品牌不好随时进货,疫情之后会更多采购国产品牌补充现货,一是国产品牌质量性能有了提高,二是国产品牌对市场的反应更敏锐,货品跟进会更快 。”他说 。
不过,他也提到,现在想进入市场,准入的门槛已经相对较高 。
新入局者首先会面临进货的难题 。目前很多知名品牌已经被国内的大经销商锁定,散户贸然进货已经很难有机会 。
其次,从经营发展来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再次增长的爆发空间不大,他预判,未来会形成以大店为核心的规模店,创业小店想要入场,不太容易存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