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科创板弃购潮汹涌,谁的狂欢?谁的噩梦?( 二 )


禾迈股份更是逆袭的代表,在上市前大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开盘便大涨13.6%,盘中一度涨至触发临停机制,若按临停价格结算,禾迈股份单签盈利高达13.31万元,每签获利过8万元 。
被弃购股票带来的高额收益,让弃购者后悔不已,却让包销弃购股份的承销商乐开了花 。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安旭生物承销商民生证券盈利206万元、盛美上海承销商海通证券盈利2699万元、禾迈股份承销商中信证券盈利1.09亿元 。
新股连续破发造成的亏钱效应,让受到恐慌的散户投资者们把中签的“馅饼”还给了承销商与机构 。而破发、弃购的多米诺骨牌,究竟是如何被推翻的?
02 弃购背后的新规与博弈科创板弃购潮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制度的博弈 。
众所周知,科创板成立于2019年7月,采用了注册制 。注册制的实施放开了拟上市公司股票定价23倍市盈率的限制,让发行价格跟随市场大众的声音,由承销商和参与询价的专业机构协商确定 。 
然而当证券监管机构把定价权力在注册制下交给机构决定后,机构却出现了“组团报价“的行为 。 
让人跌破眼镜的案例有许多,如2021年7月30日上市的正元地信,在初步询价中,在剔除无效极端报价后,报价区间为1.97-28.12元/股,其中1.97元的价位共有57,193,350万股申报,占总申购数量比例高达93.58% 。而仅有2家机构报出了28.12元的“高价“,占总申购数量比例的0.02% 。 
正元地信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拟筹集资金5.99亿元用于后续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而1.97元/股的低发行价只让正元地信募集到净额资金2.88亿元,相比原计划少了足足3.11亿元,损害了拟上市公司的利益,上市后的项目进展也会受到影响可能不达预期,进而影响公司未来的业绩 。
与此同时,承销商也由于发行股票总金额不达预期,只能获得较少的提成 。 
散户投资者则由于喜欢追涨杀跌,在看到新股第一天暴涨后会一窝蜂买入,但往往第一天即是股价“高光时刻” 。例如,正元地信首日最高价12.78元/股,在短短半年时间便只剩下5.83元/股,腰斩都不止 。
在这个上市公司、承销商、散户多方皆输的局面中,唯有机构投资者能够获益 。他们由于以1.97元/股的低发行价获配了大量股份,即便以如今腰斩有余的股价来算,也赚得盆满钵满 。
【投稿|科创板弃购潮汹涌,谁的狂欢?谁的噩梦?】正元地信的案例,正是科创板上市中各方利益博弈的典型缩影 。这其中,机构可以光明正大地薅其他各方的“羊毛“,机构组团报低价的案例愈演愈烈,由于这是一种”默契“,并没有串通的因素,所以没有违反证券法 。据”7X24快讯“统计,2021年1-5月,171家拟上市公司中超过4成公司募集资金不达预期,让许多拟上市公司”敢怒不敢言“ 。 
所以,询价新规于2021年9月18日出现,目的就是为了打击机构抱团报价,恶意压低发行价的行为 。具体做法是,将剔除极端高报价的比例,由“不低于10%”调整为“不低于1%且不超过3%”,大幅放宽了对高报价的限制 。 
同时在剔除高价后的定价区间中,询价新规还取消了“四值孰低”的规定,即如果发行价高于“四值”(网下投资者报价的中位数、平均数及机构投资者报价中位数、平均数)中的最低值,不再需要延迟发行并说明超过的原因,而仅设置了超过幅度不高于“四值”最低值30%的限制 。
两处细节改变,降低了报高价不入围的风险 。相反,当高报价机构数多了后,低报价反而更容易被剔除 。例如,1月14日在科创板上市的翱捷科技,其询价时被高剔的配售对象仅为134个,而以低价被淘汰的配售对象却有3464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