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丁克十年后,她决定生个孩子

投稿|丁克十年后,她决定生个孩子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蓝字计划,作者|马妍睿
35厘米长,直径有小输液针6倍大的取卵针,钻进了罗薇的卵巢里 。
为了保证卵子的质量,她拒绝打麻药 。针管入体的那一刻,尖锐的疼痛迅速窜遍全身,她双手紧紧扣住身下铺的手术巾 。即便对这样的疼痛有过体验和心理准备,在细密的汗珠从额头冒出来的同时,她还是忍不住痉挛了 。
这是她第五次来取卵 。
丁克十多年的罗薇很快就要过39岁生日了,她想赶在40岁之前拥有一个孩子 。
是的,她决心背叛丁克 。
就和当初选择丁克一样,罗薇有充分的底气做出改变——她和丈夫分别在国企和外企就职,经济收入稳定,有车有房,在同龄人中,属于能掌握自己生的那一小部分人 。
为了成功怀孕,她已经努力了快一年 。周围姐妹的孩子都已经上中学,她却辗转于辅助生殖中心,寄希望于这一次能够将合成的胚胎顺利移植并成功着床 。
投稿|丁克十年后,她决定生个孩子
文章图片

试管婴儿实验室
在生育这件事上,罗薇向来是逆流而上的人 。
在周围人纷纷怀孕生子的时候,她和丈夫自由自在地选择了丁克;而当同龄人已经开始操心孩子读书,并纷纷对“再生一个”充满恐惧与抵触的时候,她却决定备孕 。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的数据,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只增加了48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
生育率一路走低、人口数据持续亮红灯,“不想生”似乎已经成为育龄女性的主流观念 。
然而罗薇年岁渐长,生育的意愿却茁壮地在身体里生根发芽 。
罗薇在辅助生殖中心认识了不少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女性 。与此同时,数目庞大的丁克群体正在分化,其中不少人一头扎入了生育大军 。对他们来说,生理上的繁育能力已经走向滑坡,但他们决心和自己的身体打一场战争 。
纪录片《生门》里将生育比作一道门,门外是等待新生儿的期盼与喜悦,门内却是与死神交手的惊心动魄 。生育本身,宛若一趟冒险 。
人到中年,即使通过辅助生育成功怀孕,在艰辛的妊娠过程后,分娩和哺育依然困难重重 。
40岁的丁克们,再跨过生育的门,门内门外,又是怎样的景象?
生育,是宿命吗?在三十岁之前,罗薇自认为是一名丁克主义者 。
丁克,是英文Double Incomes No Kids的缩义,指的是夫妇双方都有收入且不生育的家庭模式 。在罗薇和其他选择丁克的夫妻眼里,没有小孩,意味着“充分的自由 。”
罗薇和丈夫都来自长三角地区较为富裕的家庭,两人的人生信条都是过好眼下的人生 。婚后几年,夫妻二人都全心全意扑在事业上 。业余时间出去旅游、探店,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
像罗薇这样的丁克夫妻并不罕见 。
他们大多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经济基础,“养儿防老”这样的传统观念对他们来说毫无兴趣 。
夫妻双方的夫妻几乎都是国企退休员工,有着良好的养老金收入;何况罗薇的妹妹就和父母住在同一个小区,也大大分担了她需要面临的养老压力 。
罗薇和丈夫早早就算过这笔账:夫妻二人的收入情况和储蓄基础完全可以支付普通的养老院费用 。何况二人都有健身的习惯,罗薇并没有太担心以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