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冬奥,冰雪之约|“瓜分”奥运冠军( 四 )


文章图片

如在去年备受关注的东京奥运会开幕之后,盒饭财经统计显示,17名运动员官宣的合作品牌数量超过89个,有9位运动员官宣了两个以上的品牌代言 。其中就包括孙一文、苏炳添、吕小军、许昕、杨倩、马龙等 。
东京奥运期间讨论度较高的运动员还收到了单人拍摄的邀约,比如拿下首金的杨倩和想要芭比娃娃出圈的张家齐,最受时尚杂志青睐的孙一文进行了13次单人杂志拍摄,涵盖了《男人装》《时尚芭莎》《红秀GRAZIA》《ELLE》《智族GQ》等国内最顶级的时尚杂志 。
签约运动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商业投资,谁也无法承诺投资收益率 。风险不仅仅是运动员也会存在的塌房问题 。
2月14日下午五点半,日本花滑名将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媒体追问关于是否会退役的相关问题中,羽生结弦回复到:不确定北京冬奥会是不是他参加的最后一届冬奥会 。
他还表示:“说实话,我都不知道下一届冬奥会在哪里举行,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次站上冬奥会的舞台 。冬奥会是一个不一样的舞台,希望自己能再次登上这个舞台 。”
19岁夺得索契冬奥会冠军,成为亚洲首位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冠军 。人还未到北京,就获得多次热搜,就算是他的行李到达了北京,也能引起社交媒体的关注和讨论 。
而今年27周岁的羽生结弦,在运动员群体中,已经属于“老人”,有着退役的风险,更何况其他运动员 。对运动员来说,能够维持商业价值的周期很短,大多接到的都是短期代言,半个月,1-3个月都有可能,而后一旦重新进入训练备战期,舆论热度就会逐渐下滑,势必会影响到商业价值 。
但品牌商和运动员们似乎也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