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爆雷之后,雪松还有更多的秘密( 三 )
雪松,很爱买买买 。
2016年11月11日,雪松控股通过旗下子公司与上市公司齐翔腾达背后的车成聚等48名自然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约48.18亿元人民币,受让后者持有的齐翔集团80%股权,进而间接持有齐翔腾达已发行股份41.90%,成为其控股股东 。
这家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甲乙酮生产企业,在化工产业领域内有几分阵地,通过这次收购,雪松拥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平台 。
到了第二年,2017年6月,雪松旗下的雪松文旅又以42亿元收购上市公司希努尔 。而收购希努尔的目的,则在于雪松控股热衷的文旅产业 。彼时,负债率不高的希努尔通过定增募集、发债等方式募集资金,投资于文旅小镇和演艺等文旅项目 。
半年多的时间里,两次大手笔收购,花掉了雪松控股90多亿元资金 。
此时的雪松控股,还没有成为世界500强,但却宣称自己已经拥有了上千亿元的营收 。
而导致此次雪松理财爆雷事件的罪魁祸首“雪松信托”,则来自于2019年收购的中江国际信托 。
被收购之前,中江国际信托曾是“明天系”旗下产业,而“明天系”则是国内规模庞大的金融巨鳄,在2017年明天系遭查后一直艰难运转,直到被雪松收购 。
【投稿|爆雷之后,雪松还有更多的秘密】当时市场曾传言,雪松为拿下这个中江信托花费了300亿元 。而张劲则对外回应称:“远远达不到200亿元” 。
即便如此,4年间能拿出数百亿资金进行收购,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更何况,此时的中江信托就是一个烂摊子 。
收购之时,中江信托尚有80亿规模的产品逾期,涉及到2710位投资人 。而张劲则专门召开了一次投资人会议,拍着胸脯保证,中江信托所有信托计划利息将由雪松来保障兑付 。
文章图片
这又是一次明知是坑还要往里跳的行为,外界难以理解雪松的选择,难道是张劲慧眼识珠?
实际上,雪松看中的是中江信托手中的信托牌照 。全国的信托公司只有68家,也就是说,只有68张牌照,其他企业想要入局,要么手眼通天让监管部门增发新牌照,要么只能从现有的牌照里寻找目标进行收购 。
一张信托牌照,就是一个通往金融世界的入场券 。收购完成之后,中江国际信托更名雪松国际信托,开始发行理财产品进行融资,,雪松控股后来的理财爆雷故事,才开始一点点展开 。
由此来看,雪松通过几次收购,让自己形成了一手地产,一手金融的格局 。成为了资产超过2000亿,并且建造了一个看起来很牢固的商业模式 。
但金玉其外的表象,并不能掩盖其内在的暗疮 。
在雪松实业集团里,绝大部分业务是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 。可是这个业务并不太挣钱,供应链管理企业普遍综合毛利率就比较低,雪球数据显示,怡亚通2020年营收682.56亿,利润总额1亿,净利润才8449.76万 。
而雪松实业自己2019年营收高达2676亿元,净利也才23.58亿元,净利润率也才0.88% 。
以这种挣钱的速度,还赶不上雪松花钱的速度 。如今的崩溃也就不并不令人意外 。
只不过,即便投资者已经知道了雪松崩溃在即,也很少有人知道,当初他们信任的雪松是如何发迹的,如何以传奇民企的身份,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
一个赌徒的成功?有关于雪松的传闻,总离不开张劲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