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看破网红探店的广告套路,年轻人把真相留在点评里( 三 )


雀雀现在基本不看短视频里的美食探店内容 。她从事过品牌营销工作,知道这就大多是一场广告营销的“合谋” 。比如现在短视频平台里流行的探店内容,各种“19.9元套餐”、“5元大餐”的低价商品引流,目的就是把用户吸引到下单的入口,继而养成消费习惯 。
投稿|看破网红探店的广告套路,年轻人把真相留在点评里
文章图片

图:某短视频平台美食博主截图
“我挺怀疑这些效果的”,雀雀向“略大参考”提到,她身边有不少朋友都购买过类似的优惠券或者套餐,但往往在过期之后被提醒才能想起来——这是冲动消费的典型弊端,完成购买,基本就等于完成消费 。实物类的消费还好,用户能收到快递,形成完整的购买 。但对于需要花时间去线下体验的优惠券,被遗忘,就是它最正常的归宿了 。
更多时候,雀雀和她的朋友们需要外出聚餐时,还是习惯打开大众点评看看,选符合预期的餐厅,“已经形成惯性了” 。
但网红种草依然是一门好生意 。只要流量足够大,商家们就愿意去尝试 。有MCN机构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头部短视频平台,头部达人一个月可以探店80家 。而基于本地生活的美食探店,几乎每条视频都能接广告 。
网红流量的尽头是直播间 。这让他们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赤裸裸 。多数网红也习惯了在直播间里,化身为电视购物主播,机械地念着商家提供的脚本,极尽夸张地表演,鼓励用户种草、下单,完成流量收割 。
在利益面前,很多网红只剩下“人设”,而失去了真实的人性 。
他们自己就活在滤镜里,也就是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提到的“拟剧理论”,网红博主们为了维护在大众消费者心中的理想形象,而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 。
这些技巧,自然都与“真实”无关 。而对于消费者,这套玩法带来的最大问题便是,跟风探店变成了“开盲盒” 。在完成消费之前,用户看到的,都只有那只华丽的包装盒,至于开出来是限量款还是丑到不忍直视的垃圾款,就全靠运气了 。
被长久当成流量收割的年轻人,正在努力逃脱这样的处境 。
年轻人很容易相信自己看到或者听到的信息,但一旦发现受骗或者被利用,他们的离开也会更加决绝——“牛道”的翻车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两年网红因为滤镜和虚假种草频频陷入舆论漩涡,也因为站在了“真实”的对立面,在各类社交平台被年轻人花式吐槽 。
投稿|看破网红探店的广告套路,年轻人把真相留在点评里
文章图片

当网红成为营销生意的组成,越来越多的网红在滤镜和人设问题上频频翻车,普通人的真实评价,便具备了更高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
这样的返璞归真,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虚假的东西重复1000遍之后,即使再完美,也会让人厌倦,因为它的内核是冰冷的、利益驱动的 。而真实的东西重复10000遍,即使有缺陷,也自有力量,因为它是多变的、生动的、扎根在真实生活之中的 。
“也会看网红探店的内容,试试买团购”,雀雀告诉“略大参考”,不少网友买了网红带货的低价套餐后,喜欢跑去大众点评上写评价,而且还差评居多,“基本上都是普通人的真实心声,跟网红宣传出入太大的话,大家就想去把真实经历写出来,不能让后面的人就这样踩雷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