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谁在管理京东?

投稿|谁在管理京东?
文章图片

文 | 新眸,作者|阮雪,编辑|桑明强
虎年春晚,京东吉祥物Joy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
【投稿|谁在管理京东?】至此,京东成为第二家参与春晚红包盛宴的电商平台 。在摇一摇的音效中,15亿红包无门槛派发,老牌电商的豪气尽显,却也暴露了它和腾讯蜜月期结束后,对春晚流量池的迫切渴求 。这一点小心思,是京东不愿正面提及的 。
比起流量见顶的消费互联网,现在的京东更乐于把自己定义为产业互联网,强调重资产的属性 。此次担任春晚的新媒体互动承接商,即便扮演了流量入口的角色,京东依然坚持线上+线下的联动特色,以此暗喻对实体产业的影响,同时,京东物流板块也打卡第10个“春节不打烊”,向外界进一步证明了它的硬实力 。
然而,现实与自我定义之间,横亘着京东式的“拧巴”:一面在春晚抛头露面买流量,靠红包拉拢用户;另一面又标榜自己是新型实体产业,从不存在流量焦虑 。
自2019年京东新高管团集体亮相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后,外界习惯于将京东物流、零售、数科三大业务定义为三辆马车,三架马车能跑多快、能跑多远,也成了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繁荣景象的遮掩下,人们仿佛忘记了京东前几年的沉寂,眼看着拼多多高楼渐起、短视频下场抢位,但自家业务却不温不火,单电商业务层面,市值也差了阿里好几个身位 。
与其讨论无解的动力问题,倒不如把目光投向这架马车本身:车夫是谁,谁又在车上 。关于京东的发展,答案要从人中寻找 。
不避世的隐士如果说谁能驾驭京东这辆马车的走向,答案一定是刘强东 。
在田忌赛马的故事里,田忌的用下等马对战高等马,用中等马对战下等马,最终用高等马击败对方的中等马,收获了三局两胜的成功,深谙“赛马之道”的刘强东,京东的故事就此拉开 。
刘强东第一次赛马要追溯到1998年,中关村4平方的店铺,是他的第一次创业,主要代理销售光磁产品 。2001年,刘强东的第一家零售店在中关村开张,取名 “京东多媒体”,主要出售声卡、键盘、鼠标等电脑产品,以此为标志,刘强东开始了从代理商向零售商身份的转变,与此同时,它一定程度上复制了国美的商业模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12家连锁店 。
直至非典,刘强东才意识到线下零售的局限,他开始在网站上发帖出售物品,这也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京东自营店由此建立 。第二次赛马,刘强东从自营模式出发,站在3C领域中自买自卖,收获了高品质的标签,又从3C拓展至全品类,开始向当当和亚马逊发起挑战 。
在《创京东》中,他把京东转移到线上的故事归结于“简单”二字,认为互联网对于供应链系统的重构仍难逃零售的本质:降成本、提效率以及满足消费者需求,也把京东的多次战略改革归结于对用户需求的察觉,而关于京东的生存需求却闭口不谈 。
这和过去讲创业故事的他判若两人,至于个中原因,或许是曾经非典中为了保住京东多媒体蹬车的刘强东,已经是穿着西装回报老乡鸡蛋的互联网大佬 。
可能是亲自送货上门的记忆太过深刻,2007年,当京东自营模式受到来自阿里系的重压时,他当即提出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决定了京东重资产的运营模式,自此,快递小哥也成了京东兄弟文化的重要组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