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谁在用“你的性格”赚钱?( 五 )


文章图片

陆路创作的梗图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她坦言,做帐号是想做内容副业 。目前陆路还没有实现盈利,但开号半个多月,她已经拥有5000多粉丝,2.8万的获赞与收藏 。陆路喜欢研究心理学,计划在账号内增添一些科普性的干货内容,在性格测试的娱乐趣味性和心理学学科的严肃性之间寻求平衡 。
罗言也重视流量,还有线上客流向线下的转化 。“我做闲鱼是赔本在做,主要是想测试一下流量情况 。”不过,罗言也承认,从线上引流到线下工作室存在困难,“线上挂出的性格测试只要几块钱,吸引到的是价格敏感人群,而此类人群是很难接受线下价格较高的心理咨询服务的 。”
在心理学领域,趣味测试也是被认可的 。吴悠解释,MBTI等测试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之上,只是没有严格要求信效度,从业者有时候也会做趣测来吸引用户或者激活用户 。
不过,趣味性是优点,同时也是缺点 。朱晓辉告诉深燃,偏趣味性的测试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心理量表,但是相对“选择你是什么动物,决定你是什么性格”等测试,它又是相对严谨的 。“这些测试确实采用了很多心理学标准测量的方式,但缺少明确的理论基础、测试目标和后期的实验数据支持,有点先射箭后画靶的意思 。”
也就是说,测验可能有一定的准确性,但信度与效度水平不高 。朱晓辉提醒,就像星座一样,这些测试深受大家喜欢,但不要盲目崇拜 。
通俗点来说,市面上流行的类似MBTI的趣味性格测试像是“消费品” 。只要有受众,有乐趣,消费品受欢迎无可厚非 。不过,一个测试,可以概括性地划分几类人群,却不能具体地描述你自己 。有从业者也发现,很多人喜欢到处测试,然后给自己套上“抑郁症”“社恐”的标签,这就属于过度解读了 。娱乐归娱乐,朱晓辉还是提醒道,如果真的感受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
*应受访者要求,禹楠、吴悠、罗言、陆路为化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