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CRISPR专利争议新进展:诺奖得主团队败诉,华人学者张锋获美专利局支持

文 | 学术头条,作者 | 朱哼哼,编辑 | 王哈哈
Jennifer A. Doudna(詹妮弗·杜德纳), 1964 年出生,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教授 。2012 年她与其同事合作发文介绍了一种称为 CRISPR/Cas9 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时至今日这种技术已经风靡全球 。
2020年10月7日,Jennifer Anne Doudna和法国微生物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 因发明了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而获得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理综奖”),两人将平分 1000 万瑞典克朗(约 760 万人民币)奖金 。
投稿|CRISPR专利争议新进展:诺奖得主团队败诉,华人学者张锋获美专利局支持
文章图片

图 | Jennifer Anne Doudna(来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然而,遗憾的是,即使 Jennifer Anne Doudna 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根据近日美国专利商标局的裁定,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属于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而并不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这意味着,在围绕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数年时间的专利之战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还是败诉了 。
根据这一裁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不再具有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 。对此,纽约法学院法律与技术创新中心法学教授 Jacob Sherkow 表示,“这对于加州大学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可能会损失上亿甚至是上百亿的专利许可收入 。虽然此前所获得的受益都可以保留,但是未来将很难依靠这一技术获利” 。
同样地,Jennifer Anne Doudna 教授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于这一裁决均表示不满,Doudna 教授直言,“美国专利商标局今日的裁决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与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诺贝尔奖委员会就到底是谁发明了包括针对人类细胞在内所有细胞类型的  CRISPR-Cas9 基因组工程技术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决定 。”
CRISPR-Cas9,诺奖背后的专利纷争CRISPR-Cas9 是继 ZFN、TALENs 等基因编辑技术推出后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短短几年内,CRISPR-Cas9 技术风靡全球, 成为现有基因编辑和基因修饰里面效率最高、最简便、成本最低、最容易上手的技术之一,成为当今最主流的基因编辑工具 。
投稿|CRISPR专利争议新进展:诺奖得主团队败诉,华人学者张锋获美专利局支持
文章图片

(来源:Pixabay)
CRISPR-Cas 系统是原核生物的一种天然免疫系统 。某些细菌在遭到病毒入侵后,能够把病毒基因的一小段存储到自身的 DNA 里一个称为 CRISPR 的存储空间 。当再次遇到病毒入侵时,细菌能够根据存写的片段识别病毒,将病毒的 DNA 切断而使之失效 。
CRISPR 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诺奖候选的光环所围绕 。为了 CRISPR 的专利归属权,Doudna 和 Charpentier 曾与华裔科学家张锋对簿公堂 。但张锋却与诺奖失之交臂,令人唏嘘 。
投稿|CRISPR专利争议新进展:诺奖得主团队败诉,华人学者张锋获美专利局支持
文章图片

图 | 张锋(来源:MIT)
2012 年 8 月,Jennifer Anne Doudna 教授和 Emmanulle Charpentier 教授率先发表论文,证实细菌来源的 CRISPR 系统可以切割目的 DNA,用于基因编辑 。
7 个月后的 2013 年 2 月,张锋发表论文,成功改造 CRISPR 系统,实现了在哺乳动物细胞(包括人类细胞)中的基因组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