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效管理”只能停留在概念车的阶段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穆胜我相信,人力资源专业如果走向人效管理,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但是,自人效概念提出以来,其表面被热捧,实则被有些企业中的HR定位成了不能上路的“概念车” 。
这又是为什么呢?面对这一尴尬,企业应该如何突破呢?
谁在回避人效?当下,人效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证明,但为何人效依然不能成为老板和HR们沟通的频道?这可能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值得大家细品 。这里,我不妨来当当这个扯下“皇帝新衣”的小孩吧 。
2021年,穆胜咨询开始了“中国人力资源效能先锋”的评奖活动,我们坚持以数据为标尺来筛选最优秀的中国企业 。有几个HRVP就告诉我:“穆老师,千万别邀请我们老板来参评,最好当我们从来没有出现过 。”这让人哭笑不得 。我心想,你们平时谈到自己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不是都挺有自豪感吗?怎么一谈数据,都泄气了?
这就是现状,太多的HR都在回避数据,他们根本不希望把人力资源专业由语文题变成数学题 。在他们的眼中,这会让他们面临巨大的刚性考核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保持这个专业的模糊状态,尽管这样会让专业沉沦,但大家宁愿抱着一起死 。
于是,老板们始终会觉得人力资源工作的模式不对,但又不太能抓住要点 。他们能够敏锐地感觉出某任HRD不太给力,但又说不出他们哪里不行 。他们和HR之间拉拉扯扯,像是小情侣拌嘴,吵完之后,一切又会回到原点 。缺乏人效数据的沟通频道,一切都是罗生门 。
现实中,老板高呼要重视人效,HR们也一定跟着附和 。但是,有几个HR能够帮助老板对业务进行分类,对人效进行分级,对人才流的配置控制节奏呢?又有几个HR能够和老板一起共识公司的关键人效指标,并将其设置为业务部门的目标,甚至联动利益分配呢?于是,对人效的关注变成了一种口号式的运动,人效变成了俗不可耐的“大词” 。
这样的玩法是双输:HR们越来越失去专业门槛,越来越远离经营,越来越失去老板的信任;而老板也会失去了带动经营的一只翅膀,失去了对于组织能力的有力抓手,失去了一个本来可以存在的强援合伙人 。
穆胜咨询的《2021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效能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只有57.3%的企业老板和高管将人力资源部视为价值创造部门而非后勤部门,与2020年的69%相比降幅明显 。在经历了对于HR提升人效的期待之后,老板的信任度明显下降,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信号 。如果HR对于人效的理解不能迅速回归正轨,明年的数据还会进一步下降 。我们预计,如果这个数据下降到50%,人力资源专业的根基就会被撼动 。
对于人力资源部这个权力机构,期待HR们自我革命的可能性不大 。推动专业变革的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前台的拉力,二是更高权力机构的推力,这毫无疑问就是老板 。前一股力量一直都在,业务部门对HR的抱怨还少吗?能够影响的话早就起作用了,所以,后一个才是关键 。
- 突破1:老板要突破僵局
一是寻找一个有生意思维、能理解人效逻辑的HR一把手,在沟通思路之后给予人家足够的信任,让他来推动“人效管理” 。
好多老板认为HR可能普遍缺乏生意思维 。这个太过绝对,你没有见过好的,不代表好的不存在,你要花心思去找 。好比有的女士谈过两次恋爱都遇人不淑,就认为全天下都是渣男,这个是错误的 。
推荐阅读
- 投稿|快乐制造者郁郁而终
- 投稿|餐饮还学海底捞?
- 投稿|酒店如何“运动”?
- 投稿|B站短剧,守住内容难向商业
- 投稿|《新蝙蝠侠》口碑爆了,但能否在内地卖好?
- 投稿|磕了那么多塌房的CP,恋综为什么还能上头?
- 投稿|“95后”养老服务者:理想情怀还需“面包”做基础,期望获得社会更多认可
- 投稿|Keep巨亏、Peloton要卖身,居家健身的风吹不动了?
- 投稿|车路协同赛道复苏,百度、蘑菇车联们如何完成Robotaxi大业?
- 投稿|张一鸣,那些跳不动的「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