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立讯精密造车,被“锁死”的中国果链巨头( 三 )


首先 , 是新能源汽车的代工模式引争议 。目前 , 关于代工模式 , 业内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
一种认为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 , 代工模式能够帮其节省资金、减少压力、加快投产交付速度 , 将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发、服务领域 。比如说 , 蔚来采用的就是与江淮汽车合作代工的方式生产 。
而另一种声音认为 , 汽车领域不同于智能手机 , 汽车产业链比较复杂 , 且存在安全性的独特要求 , 代工模式在产品质量、成本、交付节奏、品质把控方面都存在不可控性 , 一流的汽车品牌一定会自建工厂 , 只有三四线车企及跨界造车选手才会选择代工模式 。
比如 , 新造车势力中 , 理想、威马、哪吒等车企都是自建工厂 , 而小鹏汽车起初选择海马代工 , 后来也开始了自有工厂的建设 。
中信证券也认为 , 苹果、华为、小米等纷纷入局造车 , 初期即使部分选择自建产线 , 但考虑到长期产线capex投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 后期有望复制部分手机产业分工模式(即ODM或OEM方式生产) , 并重塑产业链格局 。
这样来看 , 立讯精密的代工模式能否受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的追捧还不好说 。
其次 , 即便是在造车领域 , 立讯精密也还是需要面对老对手富士康的竞争 。在去年与吉利汽车建立合资公司后 , 富士康就宣布要为全球企业提供造车代工服务 。除了建立多个工厂之外 , 富士康还特别研发了名为“MIH EV”的开放平台来助力代工业务 。
此外 , 麦格纳也是立讯精密在造车路上无法绕开的劲敌 。麦格纳的整车实力在业内小有名气 , 曾帮奔驰G-Class、宝马5系以及捷豹I-PACE等知名车型整车代工过 ,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后 , 麦格纳也随之加入了新能源车代工的领域 , 并在2020年与北汽新能源达成合作 。
而立讯精密和奇瑞还处在磨合探索阶段 , 新设立的ODM企业还要经过产线调整、技术验证等等繁琐的程序与开发工作 , 已经比别人慢了一大截 , 实际上能够争取到的高价值客户可能并不多 。
另一点值得担忧的是 , 立讯精密与奇瑞的现金流或许并不足以支撑其造车之路的发展 。
众所周知 , 汽车产品代工比手机代工的产品验证期长得多 , 消费电子只需要3个月 , 而汽车需要1年到1年半 。
而立讯与奇瑞的资金实力并不强悍 。
财报显示 , 2020年立讯精密实现销售收入925.01亿元 ,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2.25亿元 , 此次光是收购奇瑞的股权就一次性投入了100亿元左右 , 超过了立讯精密2020年整年的归母净利润 。
而且为了建立技术壁垒 , 立讯精密从2017年开始逐年大幅增加研发费用 , 2017年—2021年前三季度 , 研发费用分别达到15.42亿、25.15亿、43.76亿、57.45亿和48.01亿 , 面对后续的资金压力 , 立讯精密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
而奇瑞的财务就更为紧张 。不仅屡次传出巨额负债的消息 , 还迟迟没有融资进入 , 上市之路也被搁置 。
【制造业|立讯精密造车,被“锁死”的中国果链巨头】协议签订后 , 立讯精密究竟能否跑通这一代工模式 , 又需要多久才能跻身Tier1呢?现在看来 , 胜利的呼声仍远 , 困难依然重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