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爱奇艺为什么走到了今天?( 三 )


IP剧带来的热度虽然高,但问题是,用户是在为剧集和演员买单,而不是平台 。而IP剧靠的是昂贵的购买成本,爱奇艺若出价不够拿不下来剧,用户就会跑到别的平台去 。
比如,2020年爱奇艺靠着热剧《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为其第二、第三季度分别带来1.049亿、1.048亿的会员订阅规模 。迫不及待的爱奇艺在11月就提出了涨价,但这一季度又没能拿出比前两部更优秀的爆款,第四季度其会员数就减少了310万 。
而在综艺上,除去因内容同质化带来的观众审美疲劳外,2021年5月发生的粉丝为打投“倒奶”事件,促成了广电总局9月下发“广播电视机构和网络视听平台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通知,偶像选秀彻底熄火 。
爱奇艺2021财年Q3的业绩不出意外地下滑,营收和净利润的环比增速分别为-0.25%、-23.79% 。
开源碰壁的爱奇艺,只能节流 。
成本居高不下视频网站的成本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内容成本和带宽成本 。爱奇艺2020年的内容成本和带宽成本分别为209亿元、24亿元,占比达到75%、9% 。
内容成本中占大头的是版权费用 。可别小看买剧的花费,国内另一视频网站芒果超媒能实现盈利,便是在这方面有优势 。
而爱奇艺命没有这么好,它要同时跟优酷、腾讯视频等PK,而竞争带来的无疑是更高的成本 。举例来说,《孤芳不自赏》版权卖了6个亿,《长安十二时辰》合计7个多亿,《如懿传》8个多亿……
【投稿|爱奇艺为什么走到了今天?】2015年-2020年,爱奇艺的内容成本分别为37亿元、75亿元、126亿元、211亿元、222亿元,209亿元,其对应的营收占比分别达69%、67%、73%、84%、77%、68%,常年保持在7成左右 。
此外,爱奇艺等视频平台将自制剧、分账剧等作为了尝试 。
以分账剧为例,爱奇艺从2013年便开始尝试了,但掀起的水花却没有那么大 。
分账剧与版权剧的区别便是,版权剧是内容制作方把剧集打包卖给平台,至于后续点击率是高是低,能赚多少钱都跟其没有关系 。而分账剧走的则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路线,双方按一定比例分钱 。
某种程度上,分账剧是内容制作方替平台方承接了一定的风险 。但问题是,头部剧集不愁市场,压根不愿意走这种“劳心劳力”的路线 。也就是说,虽然分账模式可以为平台节约一定成本,但平台该花钱冲版权剧的时候,还是不能少花 。
或许,爱奇艺曾经以为,烧钱不过是前期必经阶段,后续可以通过降低边际成本逐渐实现盈利 。却没想到,这套在互联网行业吃得开的模式,令其陷入困境 。2015年-2021年,其净亏损总和超过了420亿 。
视频网站一开始制定的先花钱买流量、再深挖用户价值的思路,显然没有行得通 。毕竟在内容行业,优秀的内容才是根本,前期靠免费圈来的用户,如果后续无法持续提供优质内容,很容易被其他平台抢走 。
近几年爱奇艺靠着几部自制剧,在视频网站行业站稳了脚跟,但在其继续深耕内容的同时,来自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竞争也在声势浩大地发生着 。爱奇艺紧赶慢赶,进步的速度还是没能赶上时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