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应届生失去大厂梦( 二 )


“我并没有想在腾讯出人头地 。”刘佳只希望趁自己还有冲劲,把这份高薪的工作做久一点 。但刘佳又很矛盾,觉得自己攒不下钱来,“钱都交给房东了 。自己也要花钱,哪怕我干几年,回到老家找个班上,攒的钱也不一定能在家买套房子 。”
她坦言,有些互联网岗位是很消耗人的,压力很大,大厂员工还将面临35岁被裁员的危机 。刘佳自我嘲解,“公司绩效很少有满分和不及格,大部分人都是中等的绩效,拿着中等的年终奖,过着中等的生活,到年纪差不多的时候被裁掉 。”
在海外读完硕士,还是回到了老家应届生要想进互联网大厂,会经历层层筛选,被划分等级,贴上标签 。比如字节跳动的人才系统里,简历会被打上标签,像毕业于985学校,双一流学校、QS排名前100学校、BAT实习经历等,都有对应的标记 。这个系统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初步判断一个应聘者:标签越多,就越优秀 。不符合这套标准的人想要进入大厂,就更艰难 。
姚可心秋招投递了数家互联网大厂,“基本全挂在了第一轮” 。她的本科学校是双非二本,即使研究生去了QS排名前50的大学,她心里还是很在意 。有朋友告诉她,现在互联网大厂都会“卡本科学历”,投递的人太多了,学历一般的人很难有机会 。
姚可心觉得自己以前没什么规划,走一步看一步 。之所以想进互联网行业,是因为读研究生时,她的专业和互联网相关,又发现身边优秀的同学都去了大厂实习,她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优秀 。
秋招时,姚可心一边在网易实习,一边往互联网大厂投简历 。网易的实习也让她担心自己并不能适应大厂生活 。刚入职,她就看到隔壁整个组“被端了”,一整层楼是空的,黑着灯 。这条产品线因政策原因被解散,姚可心大为震撼,“对大厂的滤镜少了一点” 。
公司的同事也比较疏离,大家都很忙 。姚可心感觉一个人在大城市很孤独,在她状态差的时候,上班靠努力工作转移注意力,“下班一走出园区的门,就开始哭” 。
简历石沉大海,还有学业的压力一同袭来,她焦虑到整夜睡不着,最长一次三天没有睡觉,心跳剧烈加快 。姚可心承认自己的脆弱,她提前结束实习回到了位于二线城市的家 。
接受采访时,姚可心已在准备当地银行的考试,也在投一些本地企业的岗位,她觉得讽刺,本科同学可能一毕业就进了当地企业,自己“绕了一圈,读了个海外的硕士,还是回去了 。”
不去大厂去哪里?蒋文路倾心于管培生培养机制比较出名的快消行业 。他曾到互联网公司实习,观察同事们的工作,似乎缺少系统的培养机制,这使他对互联网公司印象不佳 。谈及大厂裁员,他认为企业要尝试新业务就会招兵买马,找来大批“螺丝钉”,若业务失败,就出现裁员的情况 。
吴卓君现在入职的公司是在网上搜索行业资料找到的,她查公司老大的新闻报道,查软件开发历程,然后查到软件用户群,发现群主就是老板,加了他的QQ 。她把自己的求职信、简历、作品打了一个压缩包,发给公司的“头儿”,当晚就接到了面试电话 。
学校老师曾经劝吴卓君去互联网大厂,但她觉得没啥动力,“我没有什么大厂梦,做事情第一考虑的就是要喜欢 。”在自己找的这家公司实习时,她每天通勤4小时,从来没觉得累,还戏称“治好了失眠 。”
计算机专业的吕靖即将入职国企研究院 。即使已经在互联网公司断断续续实习了两三年,他还是决定放弃高薪的大厂offer 。吕靖第一份实习在一家硬件公司做销售,他对销售的想象是应对客户,拿大单子,斗智斗勇,像电视剧一样 。然而现实和想象完全不同,工作大多琐碎,要处理很多数据 。为了提高效率,他还帮整个组写了些自动化脚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