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看个剧,凭什么非要大团圆?( 二 )


投稿|看个剧,凭什么非要大团圆?
文章图片

晋江网的可筛选标签
这两个词是如何进入到剧集领域的,具体时间同样无法考证 。不过,一个猜想是,从以橙光为代表的AVG游戏到言情、耽美等兴起的网络文学类型,再到如今的剧集,这些娱乐形态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受众,亦或是微博、豆瓣、晋江等讨论场域,都存在大面积的重叠,因此,诸如HE和BE这样对结局的“简化讨论”,自然也会成为一种“通用语言”,在相似的圈子当中流通 。
近年来,观众愈发热衷于探讨和猜测一部剧的结局是HE还是BE,这意味着结局对一部剧的重要性开始提升,观众也开始对结局有了更多需求 。
播出渠道的变化是其中的重要变量 。在台播时代,观众的选择权困在线性直播的频道里,决定观看兴趣和顺序的,是转到某个频道时,恰好出现在屏幕上的内容,因此,对诸如结局这种较为重要的节点,感受并不比其他位置深刻 。
网剧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剧集受众的观看习惯 。流媒体让一部剧的节点更突出了,比如第一集、前三集和最后一集 。不仅播出节奏发生变化,观众的选择性也大大提升了,剧集变成了百货超市里可供挑选的商品,结局则像商品上标注的“赏味期限”,大部分剧方都会在追剧日历上清晰地标出结局播出的时间 。
剧集的播出方式改变着观众的观剧习惯,媒介环境的变化,则给予了剧集爱好者们讨论的空间,打破了过去较为私人的观剧环境,提供了很多可以用来和同好讨论剧情的场域 。因此,像HE和BE这样,无需过多解释,概括范围又极大的标签,无疑是“硬通货币”了 。
HE大势所趋,BE剑走偏锋在游戏领域,HE和BE并无高下之分,也有不少玩家以达成BE结局为最终目标,但在剧集领域,HE无疑是一直以来的“大势”,剧集创作者们也能充分与观众的意愿共情 。
《人世间》播出到后半段时,就有不少看过原著的网友表示对剧版结局的担忧 。原著里,大哥周秉义得癌症去世,郝春梅改嫁,周秉昆出狱后过得并不顺遂,在温饱线上挣扎,“六小君子”也因为种种原因分道扬镳 。
与之相比,剧里的大结局则像是平行时空的“圆满版本”,三对夫妻恩爱到老,孩子们都有大好前程,曾经加害周秉昆的乔春燕、曹德宝夫妇也得到了原谅 。作为春节档的贺岁剧,《人世间》结局的改写,完美地迎合了观众需求 。
开放式结局也是剧集创作者们满足观众想象的一种方式 。《琅琊榜》最后一集,霓凰郡主目送梅长苏出征,而后寄回的收到了遗书,暗示其战死沙场 。但在大战数年后,又给了一个暗示梅长苏并未死亡的镜头 。《镇魂》《陈情令》等剧也采用开放式结局,主角的未来故事留给观众自行想象 。
HE结局的进阶版,是希望“全员HE”,光是男女主角在一起还不够,最好是所有人都能有圆满的结局,也就是俗称的“大团圆”结局 。《开端》就是典型的“全员HE”,编剧给所有出现在公交车上的人物都安排了圆满的结局 。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言情剧里常见的“狗血三角恋”已经逐渐退出剧集市场,现在的剧大都是几对CP并行的模式,彼此之间互不干涉 。一方面是为了“押宝”CP感,这几年来,像《长歌行》这样副CP风头盖过主CP的剧,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最好例子;另一方面,如果把每对CP看做一条支线,全员HE的结局就很好达成,而且不会有“牺牲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