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概股“生死五日”:谁是泡沫破裂,谁是惨遭错杀?( 五 )


不过 , 价值研究所想提醒大家一点:最近几天的行情表明港股行情很大程度上仍受美股影响 , 且过去一年返港上市的中概股很多 , 真正走出独立行情 , 或交出比美股更好成绩单的企业却很少 。
也就是说 , 返港可能是对冲风险的主要方法 , 但绝非万能解药 。
 
总的来说 , 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返港上市潮中 , 投资者需要关注两点信息 。
第一是返港上市企业的成长性 , 准确判断该公司到底是迫于监管压力返港还是更多受自身业务影响而不得不从美股退市 。
上一个不太成功的返港例子 , 是去年12月以私有化退市的方式在港上市的微博 。12月8日二次上市首日 , 微博股价跌超7% , 上演了上市即破发的戏码 。而且从前期的市值预估、公开申领情况来看 , 投资者对微博返港确实没有太大热情 。
与微博相似 , 以当前市场环境来看 , 外界对滴滴返港上市的前景也并不看好 。归根结底 , 中概股的估值、股价始终跟自身经营状况、营收利润等核心指标脱不开干系 。
第二是要关注大盘的流动性状况 。
对于港股能否承接大量中概股回流上市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 业内其实有不少争议 。
需要注意的是 , 在港股大盘中 , 外资占比极高 , 且港股的体量仅约为美股的5%左右 , 这就意味着港股更容易受国际局势影响 , 且更有可能出现流动性不足 。申万宏源证券统计的数据就显示 , 过去几年凡是美元流动性收紧、外资大规模撤出期间 , 港股表现均差强人意 。
目前 , 受创纪录的超高通胀率影响 , 美联储正在加快推动缩表计划 , 美元流动性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持续下降 , 这对港股来说并非好事 。
此外 , 在港股重点板块中 , 金融、地产板块市值、流动性占比较高 , 这跟香港金融、地产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一脉相承 。而有可能回流香港的中概股以互联网、科技板块为主 , 这和港股资本结构形成错位 。融资需求的短期激增 , 是否会稀释优质资本 , 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
 
总而言之 , 返港大潮无可避免 , 但切记操之过急 , 一切都需要循序渐进 。对于投资者来说 , 也不应该盲目追求所谓的抄底机会 , 面对高波动性的市场 , 降低风险才是关键 。
写在最后记性好的朋友应该记得 , 在去年年初 , 市场上也爆发了一轮关于在美中概股是否应该回港上市的大规模讨论 。当时的主流论调是 , 考虑到市场管理制度的差异以及体量 , 大型中概返港可能性比回A更大 , 但前提是港交所要与时俱进 , 修订条例迎合中概股回流潮 。
如今一年过去了 , 正如前文所言 , 港交所真的积极调整各项规定 , 为优质中概股回流打好基础 。经过当前这一轮暴跌洗礼 , 再考虑到未来可能继续收紧的各项监管制度 , 热门中概股集体返港是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 。
前港交所CEO李小加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 , 港交所要修好内地与世界连接的桥梁 , 且提出了经典的“立足中国、连接全球、拥抱科技”发展蓝图 。

“对于港交所是否会调整来自内地的上市公司占比 , 我们既没有这个能力 , 也没有这个意愿 , 更不会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对我们来说 , 如果有大量内地公司来港上市 , 我们乐观其成 , 这是市场的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