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内循环与硬科技:中国互联网的「双使命」( 三 )


04   数字经济公司的兴起,是中国超大市场的产物 。但如果只是做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断言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不过只是享受了人口红利,并没有给社会创造什么额外的进步价值,那未免有失偏颇 。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促进,不亚于甚至是超过了美国 。
很多人都有个直观的感受:中国的网购、快递、移动支付都比美国更方便 。这正是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形成更高效率的国内统一市场的最好例证 。
仅以零售业为例,亚马逊是线上零售商,本质上是家开在网上的超市,它以低价进货,高价卖出,抢的主要是沃尔玛的生意;中国的电商平台则完全不同,基于淘宝的模式,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在网上开店,形成了一大批电商创业者 。
可以说,美国的电商,更多的是改变了商品流通的形态,但电商在中国的出现,则降低了中小商家做生意的门槛 。
05   著名经济学家迟福林在《转型中国:中国未来发展大走向》中讲到:中国的改革与转型,要终结出口导向、投资主导、以GDP为中心的增长主义三大传统发展模式 。
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驾马车是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这些旧增长动能的边际效应会递减 。
前些年,在需求侧以高投资、高出口为依托,在供给侧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导向的高速增长模式,就迈入了瓶颈期 。
基建投入拉动增长的路径依赖虽没法继续,但公共交通(快递物流)、通信基站(基础网络)的完善,为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红利,BAT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互联网公司的蔚然兴起,又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之前很多地方的经济会过度依赖资源要素消耗、低成本劳动力、传统商业模式等,但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渗透、融合,既能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升级,也能催生新兴产业实现转型,推动存量提升和增量发展,继而做大国内市场 。
做大国内市场,助推内循环,是中国经济以转型谋长远的突围点 。互联网学者孙宝文说,我国的互联网经济,未来就是在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情况下,推动中国经济由「外需+WTO模式」向「产业+互联网+内外贸易」并存的方式转变 。
06  以市场为切入点,不等于不注重在技术升级上用力 。以市场横向拓展带动技术纵深发展,是「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演进路径 。
中国互联网是「为内循环而生」,但必然以核心技术突破为进阶诉求 。
一言之,到了新发展阶段,中国互联网不会满足于「适应改变中的世界」,更会顺应自身与外部之需着力去「改变世界」 。
华为的5G、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都是在市场从1到10的场景创新相对饱和后,转向从0到1的大颗粒创新的结果 。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波澜壮阔的二十年走完,所有大型互联网企业,无论是做电商的、做社交的、做搜索的、做长短视频的,最终都一齐走向了科技的战场 。
而相较于那些纯粹的信息互联网平台,最开始就充分将中国基建优势转化成了市场优势,又把市场优势转化成了技术优势的,是有浓厚产业基因的平台 。
将市场优势转化成技术优势,是「内循环与硬科技」深层次关联下的内在要求:当内循环培育到较高层次时,必定需要硬技术创新的支撑;有了硬核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助力内循环 。
内需是互联网开疆拓壤的「发动机」,底层技术则是互联网的支撑点:庞杂的互联网业务,离不开操作系统、云计算、芯片、AI的技术「托底」 。
可在十多年前,中国互联网摆脱不了IOE(IBM的服务器,Oracle的数据库、EMC的存储设备) 。这些IT设施成了「卡脖子」式的存在,高昂使用成本也曾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拦路虎 。阿里云的问世,就是被其倒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