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没有“诺兰”的《新蝙蝠侠》,“睡倒了”一片路人( 二 )


诚然,影片中蝙蝠侠或者说韦恩的成长,是一条自我撕裂“觉醒之路” 。演员罗伯特·帕丁森自带的阴郁丧气的气质为角色本身加分不少,蝙蝠侠的脆弱与迷茫也被帕丁森表现得差强人意 。 
而反观叙事,导演马特·里弗斯则把蝙蝠侠这一觉醒转变,揉进了蝙蝠侠与谜语人两个多小时的“解谜游戏”之中,中间还穿插了一段蝙蝠侠与猫女的暧昧推拉 。
“自我觉醒”“推理解谜”“与猫女的情感交织”三条本应融合前进的剧情线,却被三小时缓慢叙事给稀释了 。观众@炎凉在看完电影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电影想讲的太多,但又什么都没讲好 。如果不是对蝙蝠侠有很深的理解与情感联结,仅通过电影中情节的展示,这条自我救赎觉醒的情感逻辑显得单薄且乏味 。
“虽然电影的节奏很慢,但能感觉导演的野心很大,他想囊括的东西挺多的 。像我这种普通观众,把它当悬疑推理电影看的话,它的推理展开非常平铺直叙,没什么吸引力 。电影本身的目的还是想让观众体会蝙蝠侠的深层心理变化 。我唯一的乐趣,可能就是嗑下男主颜值以及猫女与蝙蝠侠的CP 。”
在电影尾声,蝙蝠侠听到谜语人追随者对他说“我是复仇者”后,突然割断绳索,举着红光去救在落在洪水中的新市长贝拉的片段,也代表着饱受复仇感折磨的韦恩,最终理解“蝙蝠侠”存在的使命,决定成长为实现“大义”的超级英雄 。
而这一处理方式,放在整个深沉、偏抒情的电影基调中,又显得较为突兀 。
影评人林飞看完《新蝙蝠侠》后,认为电影最后崩盘了 。原本应该推向高潮的最终觉醒,却全部压在这一“坠落”上 。
林飞告诉娱刺儿:“这个镜头放在漫画中比较适合,但是放在电影里,观众只会觉得‘中二’ 。前期所有的铺垫都白费了,到这里戛然而止,不得不说确实显得有些‘矫情’ 。”
虽然导演想要把青年蝙蝠侠的迷茫、混沌单提出来,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叙事,但一些关键剧情还是被台词“拖”着走 。林飞认为《新蝙蝠侠》如果没有出色的视听语言加持,剧情本身很难称得上优秀 。
比如,当谜语人以及法尔科尼揭露韦恩的父亲“也不干净”的时候,这对于韦恩的冲击是很大的 。布鲁斯·韦恩之所以成为“蝙蝠侠”,是因他的善念,以及传承韦恩家族的光辉的责任感使然 。
林飞觉得,保留这种“信仰的坍塌”,将之与蝙蝠侠最后依然选择“正义”做对比,这种撕裂性的转变更有力量 。
“后面导演加了韦恩与阿尔弗雷德的一段对话,直白告诉他‘你父亲是一个好人’,然后就是一大段韦恩的自我坦白 。导演太执着想表现这个‘青涩’‘动摇’的韦恩了,反而消解了一部分影片的‘深度’ 。”林飞说道 。
影片情节主要靠台词推动,观众可以根据主角的对白猜到下面的剧情,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与角色的共情能力 。
反派沦为“工具人”?正所谓“哥谭民风淳朴,阿卡姆人才辈出”,在过往蝙蝠侠系列影视作品中,“迷人的反派”一直是吸引观众的看点 。
小丑、企鹅人、小丑女等哥谭反派角色,甚至在微博都有属于角色本身的超话 。其中小丑的超话,目前已达5574.2万的阅读量 。
反派与正面角色,是光与影的关系 。反派有多少深度,正面角色就有多少深度 。
克里斯托弗·诺兰编导的《蝙蝠侠:黑暗骑士》,豆瓣影评分数高达9.2分,该片也是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亿美元俱乐部”的超级英雄电影 。而影片的成功,与希斯·莱杰塑造的极度反社会的小丑不无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