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ICT的圣杯(三):产业融合的技术乐章

投稿|ICT的圣杯(三):产业融合的技术乐章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脑极体
20世纪的大半时间内,纽约爱乐管弦乐团里连一个女性音乐家都没有 。变化发生在1970年代,招聘时在演奏者和评委们之间,立上一道屏障,采用匿名试奏blind auditions的方式来选择人才 。谁行谁上,性别不再重要 。
这道屏幕的功效立竿见影,到了1980年代,新加入该乐团的音乐家中,有50%都是女性 。
当技术创新变得越来越复杂、集合、多元,需要众多创新主体和不同角色的参与,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性别也开始变得不再重要 。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产业模式,相当于一道无形的“blind auditions”,让女性作为优质智力生产力的一半,不再被学术界和工业界拒之门外 。ICT领域的女性比例,会像音乐演奏一样加速趋近50%吗?
要用一个词来总结,或许是——悲欣交集 。
悲的是,女性选择投身STEM职业的趋势,或许已经接近峰值 。也就是说,可能永远都不会看到技术人员的男女比例,接近平衡的那一天了 。
而欣喜的是,越来越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的产业智能浪潮中,更广泛领域的女性加入进来,又进一步提升了女性在ICT技术领域的整体数量和比例 。
产业融合的技术乐章,越来越需要多元化的女性“演奏者” 。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
女性的选择和被选择的女性诚实一点,或许我们得接受一个事实——“女性可以做好编程,但她们可能就是不喜欢编程” 。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曾分享过一个著名的“性别平等悖论”,那就是一个国家的性别平等程度越高,女性选择数学和科学职业的可能性就越小 。
如果女性群体在公平且自由的选择下,就是不愿意选择并投身技术工作,那很多国家、企业所推出的性别配额、倾斜政策,岂不是都有点“自作多情” 。
现实情况,好像也确实如此 。
增加女性在科技领域代表性的努力,已经进行了多年 。华盛顿大学在过去十年里,将STEM课程的女学生比例从26%提高到41%,斯坦福大学的STEM专业女性占比则在30% 。但这一数据,在过去几年里已经陷入停滞 。就是说,学校再努力,也没有更多女学生愿意选择技术领域了 。
投稿|ICT的圣杯(三):产业融合的技术乐章
文章图片

比如同样是计算机专业,女学生的增长幅度从2008年的0.9%上升到2017年的1.1% 。而在没有特别鼓励的情况下,选择计算机专业的男学生则从2008年的5.3%上升到2017年的6.4%,相当于十倍涨幅 。
《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解释了这种选择:女性确实可以在技术方面,表现得与男孩一样好甚至更好,在几乎所有国家,STEM学科的女孩占比都在45%以上 。但除此之外,女性还在阅读、语言等方面,同样也做的比男性好 。而具备高数学能力和高语言能力的人,不太可能从事STEM职业(34%),研究中,这类人的女性占比多于男性(达到63%) 。
既然都做得很好,当女性选择追随自己的激情去选择更广泛的事业,ICT技术或许就并不是首选 。尤其是在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的地区,女性在经济上更有安全感,自然也无需特意选择高收入的技术岗位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