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海底捞没变,可惜食客变了

投稿|海底捞没变,可惜食客变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表外表里,作者|周霄 张怡,编辑|付晓玲 慕沐
众所周知,从去年年初到现在,海底捞股价回撤接近90%,在于基本面出了问题 。
市场主流的归因是,海底捞押错周期,逆势拓店,在经济下行阶段,不光没挤走“同行”,抢到份额,反而深陷泥沼 。
也因此,海底捞推行“啄木鸟计划”关店后,市场给出了积极反应——股灾前,海底捞股价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盘整状态 。
投稿|海底捞没变,可惜食客变了
文章图片

投资者们的逻辑或许在于:既然是扩张的问题,那么“啄木鸟计划”从源头解决了问题,海底捞或可重振雄风 。
而我们的看法倾向并非如此:
啄木鸟计划的实质作用有限,海底捞的困境并非开店过密导致的分流顾客,而更多是过去成功的「局限条件」发生了转变——消费主流人群随着时代变迁,发生消费偏好转移的情况 。
换句话说,海底捞过去的“靓丽”,是基于「特色服务」满足了那个年代,特定人群的消费偏好所促成的;在新的消费主流人群面前,它不太起作用,甚至产生负作用 。
本文将从节流和开源两方面,进行探究分析 。
“啄木鸟”计划治标不治本“啄木鸟计划”推行至今,海底捞已闭店超过300家 。上述说过外界对这一动作给予高度关注,认为是海底捞自救成败的关键 。
起初,我们也有同样的预期,毕竟有同类型成功标的在前 。
在《星巴克启示录:如何寻找“海底捞们”的反弹拐点》一文中,我们曾复盘过,星巴克2008年和海底捞有类似的扩张问题 。而之后通过大规模缩店,其门店相关成本立马大幅下降 。
随后,凭借产品力提升,带来的收入增长,净利润迅速做出反应 。
投稿|海底捞没变,可惜食客变了
文章图片

回到海底捞,其理论上也应该是类似的改善轨迹 。然而我们拆解成本端发现,实际和预期有很大偏差 。
据2月份的财报预告,海底捞2021年亏损预计为38-45亿人民币,其中与扩张相关的一次性计提损失为33-39亿 。
另据海底捞2021年半年报数据推算,海底捞由失败扩店产生的融资成本,一年大概5-6亿 。
也就是说,海底捞2021年的年度亏损额,基本都由扩店而产生 。
换句话说,即便不算上扩店损失,海底捞2021年业绩表现也不佳 。比如,据2021财报预告:2021年可能会略有浮亏,但基本上能做到营收平衡点 。
如此来看,“啄木鸟计划”闭店,止损只是一方面,更核心的是借此优化提升运营效率 。
可这一桥段,似乎并没按照剧本演绎 。
以支出大头之一人员成本来说,正常状态下,海底捞因服务人员需求大、门店面积大等原因,平均单店员工数达77人,高于行业水平很多 。只是人效也很高,总体平衡 。
而啄木鸟计划“缩店不裁员”策略一来,多余的人员会被分到其他门店,抬高单店人工数,成本没降不说,还会拉低店铺人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