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玻璃大王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财经无忌,作者 | 江小桥英国材料学家马克·米奥多尼克曾经写过一本有趣的书《迷人的材料》,在写到玻璃时,他单独用一节“中国独缺的发明”表达了他的疑问和惋惜 。“在纸、木材、陶瓷和金属的发展上中国都是专家,却独独忽略了玻璃…… 东方忽视了玻璃整整一千年,而玻璃在这段时间改变了欧洲 。”
但现在人们不会忽视中国玻璃的影响力了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把最佳纪录长片颁给了福建人曹德旺担任“主角”的《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曹德旺掌舵的中国福耀集团在美国建厂的故事 。那时,福耀还是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企业,现在它已经是第一了 。
不过,最近的一则新闻或许会让曹德旺感到困惑 。
随着近日中国另一玻璃制造企业信义玻璃的业绩披露,媒体们用“玻璃大王换人了”这样的字眼来描述这样一个事实——信义玻璃(00868.HK)2021年营收达到304亿港元(约合246亿人民币),净利润达到115亿港元(约合93亿人民币),这是信义玻璃自2005年上市以来,业绩首次超越福耀玻璃(600660.SH) 。
文章图片
此前低调的信义玻璃创始人李贤义也随着媒体报道浮出水面,并被冠以新的玻璃大王头衔 。
问题是,这四个字经得住深入推敲吗?
李贤义和他的信义系“玻璃大厦”相比于曹德旺的办大学、上《朗读者》的高调,同为福建人的李贤义此前一直极少接受媒体访问 。仅有的几次电视采访,也只是寥寥数语 。
但十七年前,信义玻璃在港交所上市时,李贤义就已经被称为“玻璃大王”了 。
那时的信义玻璃和曹德旺的福耀玻璃一样,主营业务都是汽车玻璃,但营收不过13.8亿港元,仅为福耀的一半左右 。但两者不同的是,福耀生产的汽车玻璃主要销往国内市场,而信义玻璃则把重心放在了海外,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汽车玻璃出口商 。
这与李贤义此前的经历和资源积累不无关系 。有媒体报道过李贤义的早年经历,称他由于家庭贫困,因此15岁时未念完中学就辍学打工 。在社会上闯荡了10年之后,25岁的李贤义开始创业,跑过运输,经营过货运车队,后来在80年代初期只身前往香港闯荡,开了一家小型汽修汽配店 。李贤义曾回忆,“当时规模非常小,只聘了1名员工 。”
香港的汽修创业经历,让李贤义积累了大量海外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资源 。因此当后来他回到内地创办信义玻璃时,就选择了汽车玻璃这一领域,并依靠此前的资源,在短短几年之间,就打通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等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汽车维修配件公司 。到2001年,信义玻璃生产的汽车玻璃,实现了70%以上的出口 。
接下来的抉择,对于李贤义和信义玻璃至关重要 。从信义选择向上游延伸的那一刻起,李贤义和曹德旺就在命运的分水岭上挥别,各自走出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
曹德旺和福耀聚焦汽车玻璃,专注于当好“汽车工业的配角”,而李贤义的信义则先是向上有的浮法玻璃业务延伸,随后以光伏玻璃切入,跨界新能源行业,继而涉足光伏电站开发和锂电储能,形成了今天的多元化商业版图 。
推荐阅读
- 投稿|MU5735下,“潜伏”着民航打工人的心酸
- 投稿|拆解美团,闪购是个有想象力的故事吗?
- 携程|《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发布,结婚率跌至新低,梁建章等提七大建议促婚育
- 投稿|跨境电商SaaS站在风口
- 投稿|“国货之光”进化史
- 投稿|新能源重卡销量暴增,背后是谁的狂欢?
- 投稿|携程硬着陆
- TikTok|Tik Tok电商进军东南亚三国,中国服务商争抢先机
- 投稿|奶酪大战不止,妙可蓝多核心业务增速骤降
- 投稿|在淘宝找了几次陪聊,我终于明白了为何陌陌、探探、Soul会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