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概股「弃儿」:136家公司市值跌破1亿美元( 二 )
从企业性质上来看,2011年危机中,小市值中概股以制造业居多 。如今Wind数据显示,市值5亿以下的小市值中概股中,七成以上都是2013年以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更多是互联网浪潮下孵化出的,带着“科技”标签的公司 。
中美监管双方在2013年达成一定协议,但并没有让问题彻底解决 。2020年4月,瑞幸咖啡造假案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月后美国参众两院相继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自2021年年报起,如果一家公司不能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或者PCAOB(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无法连续3年对其进行审计,则该公司将被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 。
3月8日,美国证监会发布首批“预摘牌名单”,如同一把利刃,刺破了中概股的大动脉,汩汩鲜血直流三个交易日 。市场纷纷惊呼,“一个时代结束了” 。
3月10日、11日和14日,中概股连续三个交易日暴跌,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每日下跌均超过10%,中概股三天市值累计蒸发2700多亿美元,其中六成中概股的股价较历史高位下跌超过90%,近100只中概股股价录得历史新低 。
头部中概股跌跌不休,截至3月14日后收盘,小市值中概股中更是有80只中概股股价低于1美元 。这是处在另一个危险边界,轮不到美国监管机构“问责”,这些股票就可能因触发“股价低于1美元”的相关规则,走到退市边缘 。
在这些“脚踝斩”的小市值中概股中,亦有备受资本青睐、曾经名噪一时的公司,比如猎豹移动、途牛、迅雷、趣店和每日优鲜,截至3月25日,他们的股价较历史高位分别下跌96.9%、96.4%、93.7%、96.6%和86.6% 。
此后,中美双方接连发声,中概股止住颓势,甚至迎来“报复性”反弹,小市值中概股中也有不少经历暴涨,但总体很难彻底改变处境 。
看空者和看多者在拉锯,但小市值中概股更多是不被看到的,它们过往最辉煌的一刻往往是上市敲钟的瞬间 。
上市即巅峰2018年,又是中概股扎堆上市的疯狂一年,道指创出历史新高,港股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美团、拼多多、小米、B站等陆续登陆境外资本市场 。
移动互联网浪潮下诞生的明星公司们不断刷新上市速度 。
社交电商拼多多创立三年上市 。同样走社交裂变的内容聚合平台趣头条更是两年三个月就走上美股,创下中概股最快记录 。
两年多的时间做到月活6200万、日活2200万,通过“阅读赚金币”和“收徒”模式迅速抢占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趣头条也被称为“资讯界的拼多多”,象征着当时的互联网速度,“五环外”的下沉市场红利被更多玩家看中 。
然而,在那一年中概股扎堆上市的背后是破发潮迭起 。
上市首日,趣头条收涨128.14%,市值达到46亿美元,盘中股价最高达到203.9美元 。不过,大幅回调从第二天就开始了 。
涨得急,跌得快 。
在市场对于中概股多空情绪的拉锯中,市值分化也逐渐明显 。以注册制为主的美国资本市场,对公司盈利等数据不会有过多要求,这导致前往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本身质量参差不齐 。有业绩支撑、成长性好的大市值公司更受投资者青睐;而一些业绩不佳、流通盘不大的小市值公司,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无人问津的行列 。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市值低于5亿美元的196家中概股中,超过7成跌破发行价,超过6成的公司市盈率为负 。
这其中有些公司一上市就处在破发的状态,比如,2019年11月8日登陆纳斯达克的36氪,上市后距离发行价越来越远,市值从4.9亿美元一路缩水到3月21日的3800万美元,股价也长期维持在1美元上下 。
推荐阅读
- 投稿|我赌你的劳力士里没有子弹
- 投稿|2021年延续“增收不增利”,B站双重主要上市效果如何?
- 投稿|罗永浩到底给成都留下了什么?
- 投稿|钉钉宣布PaaS化,意味着什么?
- 投稿|居家隔离,拦不住我搞钱
- 投稿|清明节没有“电影档”
- 投稿|最大问答社区“烧钱换规模”战略还能持续多久?
- 投稿|“说好的项目说没就没”,今年综艺市场有多冷?
- 投稿|为什么你手里的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了?
- 投稿|网络安全的巨人“圈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