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小米造车难在哪?( 三 )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1年8月,小米共投资了8家国产芯片企业,除了比亚迪半导体排在行业靠前的位置,其余几家在行业里并不具备太大的竞争力 。
而目前的情况是,国内车企的芯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欧美企业,因为国外供应商的产品相对更可靠,而且国产替代的领域非常有限 。对于小米来说,芯片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
除了芯片荒,电池短缺也是小米需要直面的问题 。能看到,小米试图通过投资珠海冠宇、中航锂电、赣锋锂电、蜂巢能源这样的电池供应商,来缓解电池短缺问题,但也是“治标不治本” 。
因为动力电池的产能无法跟上能源汽车增长速度,虽然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中航锂电等企业均公布了扩产计划,但近几年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缺电池危机 。
并且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最大续航里程也是核心竞争因素之一,而支撑新能源汽车更远里程的是能量密度最高的三元锂电池,但三元锂电池所需要的钴、镍等资源越发稀少和昂贵,并且目前并无成熟的替代方案 。
等到小米量产的时候,如何在众多强劲玩家中脱颖而出,拿到一张电池供应商的门票仍悬而未决 。
如果说芯片荒,电池荒是整个行业的痛点,那么内部团队磨合则是小米需要特别考虑的一点,目前小米造车的团队规模达1000人以上,这些员工主要来自于小米内部转岗员工,互联网大厂跳槽人员,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这三个方面 。
且不说员工适应新工作环境需要的时间,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员工相互磨合才是最耗时的 。
【投稿|小米造车难在哪?】造车团队中的17位核心高管中有16位都来自于小米内部,均没有汽车行业经验,而唯一一位有车企背景的只是外饰设计师,并不涉及造车的核心技术 。
此外雷军作为小米造车的一把手,由他拍板决定的事情不在少数,但毕竟目前手机业务仍是小米的主体,雷军不得不把一部分时间精力放到这一块,而手机与汽车业务之间的拉扯势必会耽误造车的进度 。
过去,小米靠着饥饿营销与高性价比,在手机市场杀出一片天,但日用消费品与大件消费不同,汽车的使用场景较手机更为复杂,也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考虑的因素更多,安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有网友说,虽然小米手机有容易死机的缺陷,但重启一下就能解决,但如果是汽车在路上死机,就不仅仅是重启那么简单,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
其次,小米造车主打的中高端定位也与消费者认知有出入,据雷军在微博上发起的小调查,接受的价格区间在10万以内的网友占比最多,这与小米汽车10-30万元的定价有一定偏差 。
前不久小米在2021财报公布后,官宣以不定期最高总额100亿港元在公开市场回购股份,既要给股东回报,为了自身发展又要拓展新新业务,小米自掏腰包维护股价可以看做管理层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看好,也可能是为稳住外界的信心 。
无论小米造车最后成功与否,都不能否认,这趟被雷军视为最后一次创业的造车之行,吊足了媒体与年轻人的胃口,至于年轻人是否真的能像以前的米粉一样支持小米造手机,就要等真正量产那天再看了 。
推荐阅读
- 投稿|“名存实亡”清明档,连普通周末都没打过
- 投稿|国内休闲食品迎来“涨价潮”
- 投稿|名创优品回港上市, "最牛十元店"还有新故事吗?
- 投稿|“去中心化”的Web3.0何时才能真正到来?
- 投稿|全球最抠门的商场,一年卖了1000亿
- 投稿|快递江湖的鄙视链
- 投稿|陈明永重摆战阵:OPPO主攻,realme奇袭,一加战略回撤
- 投稿|选秀落幕,耽改消失,站姐都去哪了?
- 投稿|互联网医疗过度依赖的卖药业务,即将见顶
- 投稿|不时不食的饮食潮流下,谁会是下一个“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