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剧本杀的「危险」游戏

投稿|剧本杀的「危险」游戏
文章图片

文|观潮新消费 , 作者 | 王叁 , 编辑 | 紫苏
“社交新宠”剧本杀成为风口 , 大概超出了很多人的理解范围 。
据美团研究院公布的数据 , 2019年 , 线下剧本杀门店数量破万 , 相比2018年增长近5倍;2020年 , 全国剧本杀门店突破3万家 , 市场总规模达到117亿元 。
剧本杀作为疫情期间罕见爆火的线下经济、游戏行业线上化大趋势中的逆行者 , 在短短两年间 , 完成了从0到10、并奔向100的飞跃 , 增长力惊人 。
面对这个新兴行业 , 擅长追逐或者引领风口的资本显得无比克制和迟疑 , 像极了80后对于00后的不解和迷茫 , 曾经引以为傲的经验似乎全部失效 。Z世代成为消费市场主流 , 改变正在发生 。
当然 , 对于剧本杀行业有疑问的不仅仅是资本 , 多数没有体验过的人都有类似的问题:剧本杀为什么火?火就代表赚钱么?那会火到什么时候?
01 推理与赚钱推理元素永远不缺市场 。
从《大侦探福尔摩斯》到《名侦探柯南》 , 再到东野圭吾和《唐人街探案》 , 推理元素已经渗透到文学、影视、动漫等主流内容领域 。而近两年爆火的剧本杀 , 是消费者能亲身参与“推理”所有方式中 , 体验与成本之间最平衡的一种 。
剧本杀最古老的原型诞生于19世纪英国的派对游戏“谋杀之谜” 。随后百年间 , 角色扮演类推理游戏在热衷于开趴体的欧美逐渐流行 , 玩法也愈发成熟 , 演变为参与感和互动性极强的游戏形式 。
2013年 , 一款译名《死穿白》(Death Wears White)的英国游戏经过翻译后引入中国市场 , 成为国内第一款“谋杀之谜”类型的游戏 。
投稿|剧本杀的「危险」游戏
文章图片

2016年 , 《明星大侦探》开播 , 这档播放量累计超过200亿次的综艺节目打响了剧本杀的名气 。明星角色扮演类综艺在此后的几年中从未缺席 , 还以姊妹篇《我是大侦探》的形式从网络走向电视大舞台 , 面向更广阔的受众 。
明星带头体验的号召力不容小觑 , “谋杀之谜”很快有了更本地化的名字 。继三国杀、狼人杀之后 , 桌游市场迎来了“剧本杀” 。
而在剧本杀从硬核小众圈层走向广阔消费市场的过程中 , 这类游戏也无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变化 。
“围桌而坐”的形式开始显得局限 , 周围的场景从每一个细节强化沉浸感 , 线下门店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呈现;硬核推理很快成为普及的阻碍 , 情感元素迅速占据上风 , 让人爆泪的剧本更受好评 , 每一个泪流满面的结局都更加贴近“游戏高于现实”的真谛 。
当有玩家为了情感共鸣而放弃指认凶手的时候 , 剧本杀在桌游领域“体验感之王”的地位已经很难撼动 , 因为这种情绪比密室逃脱的“贴脸式”惊吓更加深刻 , 也更回味悠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