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原创音乐综艺起风了( 三 )
文章图片
如果说平台的综艺节目是充满流量光环的渠道商,那么为平台源源输送苗子的就是经纪公司 。随着本土经纪公司造星机制的成熟,从前期选拔到培养学员的建立,再到后期粉丝运营,“像打造产品一样去打磨艺人”是经纪公司所遵守的原则 。
无论是养成类综艺还是原创音乐类综艺,都是经纪公司“练兵”的重要场所 。在《明日创作计划》中,不少曾经的“大厂男孩”与“选秀男孩”回炉重造 。当然,在一些观众眼里,这些曾经参与过选秀节目并有过流量曝光的选手是典型的“回锅肉”,但选手本人与经纪公司在参与节目上达成了巧妙共识——出道的机会或许就在平台 。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选秀节目逐渐远去,在原创音乐综艺中依然可见背靠着大公司的练习生群体 。
而对平台而言,原创音乐综艺不失为填补选秀节目内容空缺的绝佳替代品 。从内容属性来看,“原创”稀缺性很容易成为吸引受众的看点 。同时,对于崇尚个性化与独立性的Z世代,随着音乐市场教育逐步普及,他们对“原创音乐”的认知标准走向多元化与差异化 。在曲高和寡的小众音乐与流行但缺乏新意的大众音乐间,更多的评价体系翻涌而出 。
如在B站音乐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第二期里,选手Chainhaha倩芸演唱了一首为她离去的宠物创作的歌曲《圆圆》 。这首被倩芸定义为儿歌的创作曲目,遭到了导师谭晶的质疑,但却得到了选手们一致好评 。同为选手的潘俊舟在听完歌曲后大为震惊:“太有想法了!”同样的感叹出现在陆续飘过的弹幕之中 。有观众这样表示:“虽然不懂,但我大为震惊,可能中国需要这样实验性音乐吧 。”
互联网平台所构建的音乐自留地,为原创音乐人提供了一个兼具流量与包容的创作环境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当然,更为经济的因素是,原创音综与选秀节目的共性特征,使之能够给予平台“低成本高曝光”的机会 。从节目机制来看,二者依赖明星导师作为流量入口,同时具备了竞技属性;从制作团队看,多数团队身上的“选秀”烙印,使得成本可控 。如《少年说唱企划》背后的操刀者正是掀起过中国说唱选秀风潮的爱奇艺YOH工作室;《明日创作计划》是“选秀教母”龙丹妮与哇唧唧哇的系列之作;《我的音乐你听吗》总导演宫鹏不仅是B站跨年晚会总导演,也曾担任创作营系列的视觉总监......
从制造选秀出身的“偶像”,到如今制造“原创音乐人”,对于平台与经纪公司而言,并不是跨品类的高风险运营,只是一个低风险的替代过程 。二者间唯一的差异可能就是,原创音乐综艺的盈利能力尚未得到市场验证,而其背后所涉及的依然是经纪公司、平台以及消费者间三方的博弈 。
缺少个性化“氪金”渠道据艺恩咨询估算:2017年中国音乐产业规模已达3471亿,预计2023年中国音乐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 。除基础类音乐核心层外,音乐产业外衍层被业内视作亟待开发的“蓝海”所在 。
简单来说,音乐产业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粉丝变现为主,主要方式有演唱会、付费单曲/专辑以及周边衍生品;另一部分则是商业变现,包括影视、综艺、广告、商演等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