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不在边缘徘徊

杂记·不在边缘徘徊
文章图片
昨天的文章下面收到这样一条评论:有点理想了。
这位读者的感受是符合实际和现状的,或许这也代表了很多人的价值观念。那是一种虽然我个人的努力无足轻重,但是“我希望这个社会越来越好,我知道有些现象不太好,但是我也没有办法,因为整体环境就是那样”的无力和被裹挟感。或者,我认可你的看法,但是从现实角度和经验来看,的确很难以实现。
有没有好坏、善恶、公平的标准?如果不抬杠,人与之之间都能凭良心真诚善意的说话,那应该是有的。但是当这句话被说出来的那一刻,一个形而上的哲学问题便随之出现且被不情愿的加以利用,“请问不抬杠的标准是什么”?说实话我觉得这样的问题特别简单,那就是:讲道德,有良心,多读书。
很多人寄希望于社会能够自动自发的变好,或者他们期待的是有越来越多有能力、有影响力的权力人物和公众人物的出现引领社会的良好风气和思潮,促进社会的真正进步。只可惜,这样的人物在这个时代随处可见见怪不怪,但人们唯独缺失了一颗实在真诚无私去感受他们的心。
有一个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去应聘一家知名央企,考官问了一个问题:你现在是本科生,为什么会来参加面试?(因为参加面试的多数人都是硕士学历)青年说:因为你们招聘啊。结果可想而知,这位青年每一次面试都无疾而终,尽管他是来自国内顶级院校的顶级文科生。我觉得这位主考官首先应该买一本鲁迅先生的书来读读看。如果是非不分,岂能任用贤人。
人的理性和判断力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偏见的滋生却是轻而易举的,所以无论我们是孩子还是大人,无论身居高位还是庶民一个,必须要加以防范。要想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去当学徒。从看似最无脑、最笨的、最无聊的事情做起,天天去做吧,时间一到,你就成才了,胜过胡思乱想,乱七八糟。
慢慢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和教训的获得,我不再提倡苦口婆心的去跟身边人、抑或是孩子去讲这讲那,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别人的长篇大论,毕竟既得利益最重要。那就去实践!去实践!我要强调多少遍你才能记住,同学?别花太多的时间在关注自己身上,一颗无爱的心,即使得到了音乐和教育的浇灌,也不会长成参天大树。
【杂记·不在边缘徘徊】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懂得控制自己的需求且不和他人攀比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一个欲望太多并且总是被别人的意见左右的人一定是一个恶毒的人。共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