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元宇宙道阻且长,“反元派”真的理智吗?( 三 )


那么,虚拟角色IP将给未来的营销模式和营销产业带来什么改变呢?
理论上来说,只要这样的虚拟角色IP足够深入人心,就能起到为品牌代言的效果,而且不会发生难以预测的偶像塌房事件 。而随着元宇宙的到来,品牌方可以在平行世界中注册品牌专属虚拟角色,就像现在很多品牌在微博、今日头条、B站、微信订阅号等平台上用于推广的品牌官方媒体 。
虚拟角色IP的迷人之处在于,在技术的日趋完善中,具有品牌特征的虚拟角色有诸多人性化的细节,这是能够体现产品特色、品牌格调,甚至企业服务理念的一个虚拟形象 。
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虚拟角色IP这一可能在元宇宙中大放异彩的概念在现在已经先行 。因为从理论上来讲,虚拟角色IP的营销价值在于经典角色IP的“提前养成”,从而赋能品牌,助品牌从同质化竞品中脱颖而出 。换句话说,小众化IP和同质化IP其实是品牌的自嗨,对品牌力没有什么驱动价值 。
由此可见,对品牌方而言,设计符合品牌定位的虚拟角色IP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并且,由于它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因此是否会催生出新的SaaS服务模式也犹未可知 。
“技术的溢出效应”决定一个“科技向风口”的质量一个风口如果没有政策的引导和鼓励,逐利企业与资本争相加入,迅速发酵失序,很容易变得的乌烟瘴气,比如P2P、K12教育 。而如果一个行业关系着国家的长久发展大计,就会走得更远一些,比如光伏、芯片 。
那么,元宇宙的想象力是否持久呢?
首先,政策不会明确支持元宇宙,但元宇宙的发展刚开始,暂时还在极为初级的阶段,特别是作为元宇宙入口硬件的个人VR体验设备,技术成熟度和渗透率均有待提高 。
但元宇宙所涵盖的技术何尝不会产生“溢出效应”,甚至会提前溢出,从而有促进新技术应用的发展的可能,以及促进新消费的产生,不难进一步推测,元宇宙还有助于缓解消费互联网产生的内卷焦虑,甚至给陷入疲态的消费互联网开一扇窗 。
回顾整个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在每个阶段都是国家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因此每个时代都需要风口 。
而最近,如火如荼的教培行业被“双减”政策叫停,金融行业的蚂蚁金服离上市就差“临门一脚”被叫停,本地生活和电商赛道为了流量上演一轮接一轮的“补贴竞赛”……
种种迹象表明,消费互联网的发展似乎已经到达了上限 。资本的增长一直都需要好故事,但现今能顺应政策导向的好故事确实已经不太多了 。
事实上,在国家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中,工业互联网取代消费互联网成为主旋律,VR/AR产业被列为未来五年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之一 。
而工业互联网相比消费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是,价值变现周期相对较长 。在元宇宙的竞赛中,XR、5G/6G、AI、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有了广泛应用的机会,也就有了不断迭代进步的机会,其在数字工厂、智慧轨交、远程医疗等行业中的应用价值也能够不断被挖掘出来 。
所以从工业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元宇宙引发的新技术“溢出效应”非常明显,未来的成长空间是值得期待的 。
总的来说,元宇宙这个概念并不坏,它更像是互联网巨头面临增长瓶颈时重新定位的一个未来的大方向,只是像很多新技术“初生”之时一样,难以避免被一些浑水摸鱼的企业滥用,而后被污名化,以至于忽视了真正的内涵 。
所以,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元宇宙概念的走红,既不应该盲目跟风,也不应该漠视互联网巨头围绕元宇宙赛道投入的海量真金白银,而应该看清楚背后的深意,关注眼下受此影响而即将迎来巨变的赛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