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次“生物-心理-社会”联合咨询的探索( 三 )


(三)家庭对话
20分钟的专家团队头脑风暴后,一家人再次被重新请回了咨询现场 。接下来的30分钟由王智雄医生、张进老师和整个家庭共同交流 。
大致内容摘要如下:
王智雄和张进老师:
我们专家团队的意见很一致,当前孩子的状态可以说是达到了临床治愈状态,在症状、功能、他本人的主观感受、他人的客观观察、以及支持资源等方面的状态恢复程度都是很高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学业 。所以单纯从目前的疾病恢复状态来说,是具备复学基本条件的 。
但是,现在他对上学有很多不适应,万一真的规律上学,他的疾病会不会复发,病情会不会反复,是个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家长今天来寻求咨询的最重要目的之一 。
我们专家团队在这个方面的意见也很一致,都认为对于他来说,复学比这样长期待着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
从各种量表的结果来看,孩子的非社会化倾向分数低,虽然在渡过营里,他表现得非常乐于助人、很招人喜欢,基本上不会和别人发生冲突,但是乖巧和顺从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可以是一种“讨好和示弱”,14岁处于青春期中期,内心是应该有不少叛逆的,但他过于“乖”,这其实提示孩子的心智发展偏慢,自我独立和进取的意识偏弱,以至于他不敢发生冲突,或者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冲突,不过,这也是具备一定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的体现,至少充分表现出愿意参与同龄社交的强烈动机,这是非常有利于复学的重要因素 。
事实上,孩子愿意上学,只为了有更多的伴儿,也充分说明这一点 。在临床上,退缩、自我封闭、社交隔离等“阴性症状”,才更让人担心 。
反之,如果孩子迟迟不返回学校,他的心智发展很可能落后于同龄人,自卑、挫败、无价值感、无聊等丛生,不仅容易滋生抑郁和焦虑的种子,导致疾病复发,而且,孩子如果过了青春期本能的希望融入集体、希望被认可、被看到心理发展阶段的话,成人以后很可能出现“阴性症状”的社会隔离,再“长大”就更难了 。
另外,孩子刚开始发病,是无明显诱因的,并非学习压力过大、校园欺凌、社交困难等导致其发病,而且家族史强阳性,有两位家族成员都有抑郁症病史,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父母表示小时候家里对哥哥比对弟弟严格,弟弟的综合优秀程度不比哥哥差,兄弟关系很好 。上述提示孩子的双相障碍更可能与生物学因素有关,复学导致他疾病复发的概率要比其他孩子低 。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他顺利复学,这是个普遍存在的、让医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 。
经过刚刚各个维度的全面询问,孩子自觉当前无法规律上学的重要原因,是无法适应整天的上课,那么他为什么无法适应,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一起探讨,我们今天咨询的时间比较短,即使心理咨询,也需要足够多的时长和次数来进行探讨 。
所以,何时鼓励他复学,就需要特别注意时机,孩子当前是否初步具备复学返校的条件 。只有当孩子无法适应整天上课的问题得到充分的探讨、并发展出一定程度的应对之策,才可以鼓励他尝试复学 。
在孩子的成长和疾病康复过程中,父爱缺失,母爱不够稳定,哥哥在咨询中表达出对弟弟复学坚决果断的强劲鼓励,认为弟弟近一年的不上学,已经导致他的关注点比较狭隘,和同龄人的想法出现一些疏离,所以,怎么样能够更好的利用和增强家庭的支持资源,对孩子的复学非常重要 。
因此,我们建议孩子和父母都进行心理咨询,首先父母和哥哥三个人在对待他是否复学这一点上,能够达成一致,统一并坚定意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