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将临床评价方法引入CDSS建设

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的电子警报方式,已被证实是改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效果的有效措施 。但CDSS建设如何与临床需求结合?CDSS如何改善VTE预防的远期效果?近日,在中日友好医院和健康界主办、惠每科技协办的 “中日友好医院CDSS建设实务线上论坛”上,与会专家从临床用户角度,对CDSS在VTE防治中应具备的能力、应用效果等进行了全面评价 。
【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将临床评价方法引入CDSS建设】传统的VTE预防策略远期效果欠佳
VTE防治中的CDSS建设,首先要关注疾病特点与临床防治存在的问题 。VTE与脑卒中、心肌梗死构成危害患者安全的三大致死性疾病,但与后两者注重急救不同的是,VTE以预防为主,防大于治 。近年来我国将VTE防治提高到医院管理的高度,但发病率仍在攀升,原因主要在于医务人员对VTE防治措施的落实缺乏认知,临床恰当预防率整体不足10% 。
中日友好医院于2016年构建起VTE防治管理体系,制定了从教育培训到监督反馈的管理流程 。传统的VTE预防策略虽然有效,但远期效果欠佳 。依靠人工防治也存在评估耗时长,难以动态监控风险等问题,且事后的监督反馈无法及时掌握医嘱执行情况 。
因此,医院内的VTE防治需要围绕三个层面开展:在临床层面,医生要规范预防与诊疗;在管理层面,要加强过程监督与防治体系建设;在数据层面,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作为联通临床与管理之间的桥梁 。
将VTE防治的规范、标准与CDSS建设结合
VTE防治中的CDSS建设是以价值为导向的综合应用,着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效益产出 。临床作为防治流程中的关键一环,对CDSS应用最关注三方面:一是决策支持完全融入诊疗流程,与医嘱执行紧密结合;二是真正的循证医疗,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三是基于实时、整合的全量临床数据建模,动态监测VTE风险和疾病管理 。
为了建立与防治流程紧密结合的CDSS决策支持,中日友好医院在2019年引入惠每CDSS后,便成立项目小组,根据临床与管理需求制定质控规则、质控路径 。而质控规则重点在于两方面:一是患者入院24小时、转科24小时、术后24小时、病情变化时等评估节点的设立,其中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入院24小时的评估是防治重点,病情变化时的风险捕捉则是防治核心;二是预防措施的医嘱监控,确保中高危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预防 。通过决策点的控制,规范CDSS的管理流程,在临床端输出自动、实时、动态的患者风险判断、监测与管理,从而减轻临床工作负担,提高VTE预防率 。
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将临床评价方法引入CDSS建设
文章图片

临床医生讲究知识的循证与标准化,在其看来,防治工作中可以依靠人工智能,但不能完全依赖 。因此,系统的自动评估一方面要提供评估依据,让临床医生可追溯风险因素来源;二是在动态评估时要与医生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帮助临床快速、可信地作出人工审核 。
系统评估准确是提高临床接受度与采纳率的关键,中日友好医院在系统上线前,纳入真实病例对系统进行多轮评测,评估准确率达到目标值才在临床科室上线 。系统上线后,组织专业经验丰富的医生团队定期抽样出院病例,检测系统评估准确性并及时解决问题 。此外,通过对接医院业务系统,整合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护理记录、病程记录等全量数据,保证全流程要素的完整度,也是提高系统评估准确的重点 。目前,临床医生对系统推荐的采纳率平均值达89%,院内VTE评估率、预防率得到整体提升 。
电子卡控是VTE防治的重要一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