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致敬抗美援朝中的瑞金人

抗美援朝战争|致敬抗美援朝中的瑞金人
文章图片


1952年4月 本院参加上海市第二批抗美援朝医疗队部分志愿军在胜利归来时路过山海关时合影,后排左一是龚兰生医师 。
抗美援朝战争|致敬抗美援朝中的瑞金人
文章图片


1952年3月,欢送儿科副主任齐家仪等5人参加上海第三批抗美援朝医疗队合影,中为齐家仪 。
王振义:热爱祖国,就要为祖国上战场
1951年7月,广慈医院组织第二批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作为内科住院总医师的王振义,刚从胃溃疡和轻度肺结核的住院治疗中恢复过来就坚决报名参加,最终组织上出于健康因素的考虑未批准他成行 。
热爱祖国,就要为祖国上战场!怀着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1953年4月,王振义第二次报名参加上海市第五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并获批,作为东北军区内科巡回医疗组的主治医师,前往黑龙江勃利县后方医院救治伤员 。
抗美援朝战争|致敬抗美援朝中的瑞金人
文章图片


王振义
当时在战场医院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怪病,很多战士出现咳血、头痛等症状,医生们诊断为肺结核并伴有结核性的脑膜炎,用了药并不见好转 。但结核性脑膜炎并非传染病,王振义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
细心的王振义发现,当时战士们为了改善伙食经常在当地捕捞鱼虾,他想到之前在文献里看过一种肺吸虫病,与战士们的病状极为相似 。他将病人咳出的血液拿到显微镜下观察,果真找到了肺吸虫卵!
【抗美援朝战争|致敬抗美援朝中的瑞金人】抗美援朝战争|致敬抗美援朝中的瑞金人
文章图片


王振义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二等功
这一诊断帮助整个部队和医院及时治愈了一大批患病的战士 。为此,王振义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二等功 。
高恪: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原瑞金医院副院长高恪也在抗美援朝的后方医院,从1951年至1953年期间为伤员的诊治和照护尽心出力,荣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功劳证” 。
抗美援朝战争|致敬抗美援朝中的瑞金人
文章图片


青年高恪
高恪原在华东第三野战军第六野战医院工作,1950年5月,上海战役结束,医院转移到苏州休整,准备开往福建前线攻台,却在1950年11月的一天,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开往东北 。火车开了半个多月,医院到达冰天雪地的东北吉林蛟河,气温只有零下20多度 。
1951年初,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不长时间,就有伤员送往后方医院,高恪和战友们日夜不停地给伤员换药、补液、送水、送饭 。“伤员们大部分是战伤,有一部分是冻伤,战士在潮湿的地道里,趴在雪地上,手脚冻伤者很多,手指坏死发黑,十指连心呀!疼痛可想而知,每当我剪掉伤员坏死手指时,心如刀割 。”
还有一些伤员患有夜盲(维生素A缺乏)、烂口角(维生素B2缺乏)、舌炎(烟酸缺乏)等,志愿军战士吃的是“一把炒面,一把雪”,营养缺乏是普遍的 。每个伤员都忍受着伤痛和疾病的煎熬,但他们从不叫痛和抱怨,他们坚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高恪 。
1953年下半年,高恪还受组织委派,护送几十名伤员到四川,“我要扶侍他们吃饭、大小便,最后到达四川万县,在这里由民工背着他们越过大山,回到家乡医院 。我胜利完成任务了,我是多么兴奋 。1954年,我也如愿踏进军医大学的大门,如饥如渴地学习,决心要成为救死扶伤的一名好医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