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集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漫长战争

文 | 林克
丛集性头痛,这个常被喻作"世界上最严重"的头痛曾被留下过各种鲜明的形容——
"像匕首扎进头里!"
"像有人把眼球给拽出去!"
"像我们在攀登冰川时,用锋利的凿子在冰川上砸下去!"
……
"这种头痛像是酷刑,可能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能去形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焰生教授说 。
与常见的偏头痛不同,丛集性头痛发病率并不高 。据统计,每十万人里仅有6.8人会罹患此病,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 。但这种罕见头痛的痛苦量级却比偏头痛重得多 。当丛集性头痛来袭时,5-10分钟内,患者面部眼睛一侧的疼痛会到达"顶峰" 。疼痛通常局限在眼眶内或眶周,疼痛的同侧伴有至少一种(眼睑水肿、前额和面部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或烦躁不安 。
在学术资料的患者视频里,多数患者大多会在发病时用手捂住因头痛发作流泪的眼睛,不断敲击头部,并发出碎裂般的尖叫,画面一如蒙克那幅知名的《呐喊》 。虽然个体的痛苦表述相当主观,但在医学界常用的疼痛分级(VAS)里,丛集性头痛的疼痛程度被普遍认定与女性的生育分娩相当 。
丛集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漫长战争
文章图片


"我换一个医院,该检查也要检查,该走的流程也要走,万一缘分到了,碰到一个医生他可能的确在这里有什么创新呢?"杨戈说 。
困境
确诊之后的治疗,困境依然存在 。李焰生教授把治疗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是止痛,让它不要痛得太"长";第二则是防止它再复发,做预防性治疗 。
与以往不同,现在丛集性头痛有一些治疗手段有机会缓解疼痛,甚至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预防 。吸氧是重要的治疗方案之一,同时也在临床上被证明有效 。陈伟和杨戈在被真正确诊后,也曾尝试过吸氧,但为什么依然没有起到太多效果?
答案可能也来自信息差 。真正能够有效缓解丛集性头痛是纯氧,而非混入了二氧化碳的氧气 。而在此基础之上,氧气还需达到高流速(6—12L/分钟)以及配置专门的面罩吸入15分钟,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
"目前医院里面床头氧气里的氧也都不是百分之百纯氧,即便是钢瓶里的氧气,也会因为没有面罩而无法做到高流速 。"李焰生教授强调,目前这种吸氧治疗在国内还被诸多基础条件限制 。
【丛集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漫长战争】也有患者吸混合氧确实缓解了一些疼痛 。这可能还是来自个体差异,真正支撑混合氧能够对丛集性头痛产生效果的证据还并不足够 。李焰生教授可以理解患者们,在他看来,这是因为丛集性头痛已经让患者"走投无路",而氧气在所有急性治疗手段里相对温和友好一点,无论是否真正起到作用,用了再说,多少有一些"安慰剂"的效用 。
曲坦类药物也是目前丛集性头痛常用应对药物,但它的问题在于可及性——在大城市外,并非所有地方都能轻易拿到药物,并且它也并非对所有患者都生效;在预防性治疗里,维拉帕米、锂剂以及激素等治疗方式可以干预丛集性患者的发作频率,但它们的剂量以及使用方式,都需要富有经验的医生来对个体患者进行调整配比 。而无论是对急性发作的治疗还是预防性治疗,这些药物的副作用都非常明晰 。杨戈目前采用的激素疗法让他体重不断上升,而陈伟付出的代价是药物时常让他昏昏欲睡,有时还会觉得恶心 。
但这些药物和治疗方式的效果,在中国也没有相对完整数据可以参考 。李焰生教授认为,目前国内对丛集性头痛的临床研究明显匮乏 。直至现在,依然还没有关于丛集性头痛的流行病学调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