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冯小刚终于与时代「北辙南辕」( 二 )


比如刻画独立女性,再比如安排出轨和锤小三 。
但这些噱头太扁平了 。连可挖掘的点都没有 。
拍电影,可以从新闻事件历史事件极端事件中抽丝剥茧,但拍现实主义连续剧,面对一堆重情绪而少情节的热搜段子,冯小刚们估计也感受了一波「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
于是乎,噱头堆满电视剧,没堆出个好名堂,倒是网友都喊着,好尬的京腔,好烂的剧情,好悬浮的设定,好油腻的酒局,好过时的冯小刚 。
02娱乐圈高速发展的这些年,冯小刚的身影一直是极度活跃的 。
他是中国贺岁片的开创者,中国影视第一股的排头兵,娱乐圈搞业绩对赌时他冲在前面,微博变电影宣发重地后他不遗余力 。
他骂中国烂片多是因为观众烂,自己的片子没得奖炮轰金马奖不公正,主演的电影拿了奖再夸回来 。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万达排片给的少,冯小刚用《老炮儿》中的角色名「六爷」直接喊话万达,和王思聪隔空骂战几回合 。
张艺谋是国师,陈凯歌是少年,他们绝计干不出在微博上跟人干架的事情,掉份儿 。
但冯小刚拉得下面子,他是钢炮 。
不同于科班出生的第五代,冯小刚从部队美工开始,变成编剧,变成商业导演,他和第五代导演在电影上的收获是截然不同的,第五代苦票房时,冯小刚苦艺术 。
第五代在摸大众心理时,冯小刚想在地位已然稳固的情况下,开拓自我表达 。
表面嘲讽官僚实则内里疲软的《我不是潘金莲》是试水 。忠于自我的《芳华》是高光 。
投稿|冯小刚终于与时代「北辙南辕」
文章图片

严歌苓的故事,文工团的记忆,冯小刚的青春,一代人的滤镜 。
可以说,在娱乐圈摸爬滚打数十年,冯小刚终于在临近花甲之年,讲出了自己最想讲的故事 。
他以往的成功之作,背后要么有王朔的身影,要么有刘震云的身影,人人都是讲故事好手,他负责呈现 。
《芳华》是冯小刚最有作者性的电影,自那以后,他开始像无数带着作者性的导演一样,重复自己的故事母题 。
但他的母题并不丰富,也很有时代局限性,故事经不起消耗 。
一部《芳华》已足矣,再来《只有芸知道》,发生地点变成了国外,没有了特殊时期的滤镜,平淡悠长的冯氏爱情显得乏力老套 。
那时起至今,冯小刚没有电影新作 。
他从业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此惨烈票房,感情观传输完了,感动了他自己,新时代的电影观众不买账 。
作者导演不好当 。
只是那时,观众看惯冯小刚《大腕》《非诚勿扰》《私人订制》,以为小刚导演只是爱情观过了时 。
直到《北辙南辕》播出后,熟悉冯小刚的观众发现,冯小刚全方位地老了 。
03冯小刚的老,首先体现在人脉 。
新人导演是绝壁不能请到如此豪华阵容的——张绍刚朱时茂作配,刘晓庆甘愿演白发苍苍的奶奶 。
投稿|冯小刚终于与时代「北辙南辕」
文章图片

冯小刚老了,还体现在剧中对死亡的处理 。
全剧共死三个人 。
直接表现死亡的是攀岩爱好者挑战极限死于意外,因病而亡的黑哥和奶奶,冯小刚处理的都很诗意 。
黑哥得癌症,最后一次出镜是在尤珊珊的生日宴,穿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整齐 。奶奶死于心梗,死前身边无人,电话丁零零的响,刘晓庆站起来又疲软地倒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