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保险|谈谈医保收支政策改革:怎么“开源”,又要怎么“节流”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陈起风
我国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部分 。职工医保基金主要来自用人单位与在职职工缴费,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主要来自政府补贴与参保个人(家庭)缴费,这两类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两定点、三目录”范围内诊疗费用的补偿,减轻参保群众就医负担 。
就职工医保综合缴费来看,我国目前的缴费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从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政策来看,各级政府逐年提高的财政补贴成为基金的主要来源 。现在,无论是职工医保还是城乡居民医保,各类主体缴费、各级财政补贴持续性增长的动能趋小,加之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给基金收支带来一定压力,医保制度的收支矛盾将会进一步显现 。基金可持续是制度可持续最为关键的要素,以“开源节流”为导向的基本医疗保险收支政策改革成为新时代的必然之举 。
基本医疗保险|谈谈医保收支政策改革:怎么“开源”,又要怎么“节流”
文章图片

筹资政策改革:
拓宽基金入口做大基金规模
从国际比较视角来看,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设置弱化了统筹基金的保障能力与水平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个人缴费的全额与用人单位缴费的30%划入个人账户 。经测算,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筹资规模之比为47.5%与52.5%,也就是说,两类主体缴费额的近一半划入了个人账户 。《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个人账户累计结存8426亿元 。这带来的不仅是监管的难题、基金缩水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加重了缴费主体的经济负担,制约了制度保障水平的提升 。为此,2020年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出台《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缩小了划入个人账户的规模,拓宽了统筹基金的入口,增强了职工医保疾病经济风险的分散能力 。
当然,基本医疗保险收入政策改革不能局限于对职工医保的改革,城乡居民医保改革理应同步推进 。2003年新农合启动时,各级政府每人每年补助20元,个人缴费10元;2007年,城镇居民医保运行时,各级政府每人每年补助40元,个人缴费10元;之后,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实施时,各级财政每人每年补助额跃升至420元,个人缴费提升至150元;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额达83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550元,个人缴费280元 。这种刚性筹资政策设计加大了政府与个人(家庭)的供款压力 。科学的筹资政策设计应该是富有弹性,在宏观经济景气的年份,财政收入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水平自然“水涨船高”;反之,在宏观经济受冲击的年份,理应通过富有弹性的制度设计,适度减轻财政补贴与个人(家庭)供款压力 。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采取的是现收现付的财务机制,现收现付未必以一个年度为基金收支平衡周期,可以是2至3个年度,甚至更长 。跨年度平衡的基金收支计划不仅可以减轻经济受冲击年份政府与居民的经济负担,而且有助于财务制度的可持续性 。为此,笔者建议,建立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水平与年度GDP、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价格等因素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注重基金收入的中长期平衡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
基本医疗保险|谈谈医保收支政策改革:怎么“开源”,又要怎么“节流”
文章图片

支出政策优化:
扩充高效益支出控制不合理支出
优化基本医疗保险支出政策绝不意味着降低基本医保给付水平,而是指通过压缩低效益支出、扩大高效益支出、控制不合理支出、打击非法支出等手段,提高基金支出绩效,促进制度可持续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