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值班必备:室性心动过速的紧急处理要点( 二 )


(1)非持续性室速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单形性室速一般不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先兆,除注意纠正可能存在的诱发因素外,一般不需特殊急诊处理,症状明显者可口服β受体阻滞剂 。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应注意评价是否存在离子通道疾病(如尖端扭转型室速等) 。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室速很可能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应寻找并纠正可能存在的病因及诱因 。在此基础上,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 。
(2)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有器质性心脏病:
治疗基础心脏病、纠正诱发因素 。
有血液动力学障碍者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 。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可首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也可电复律 。
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胺碘酮,静脉胺碘酮应使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的方法;利多卡因只在胺碘酮不适用或无效时,或合并心肌缺血时作为次选药;近年来由于其疗效及安全性的问题,应用减少 。
不间断室速:
较难终止,不宜选用多种或过大剂量抗心律失常药,使病情复杂化 。
应用I C类药物或维拉帕米等药物时,一旦出现负性变力性作用,更不易处理 。
只要血液动力学稳定,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较安全,胺碘酮可静脉与口服同时应用,逐日累加剂量,到接近负荷量时(7~10 g),多数能终止室速发作 。在胺碘酮负荷过程中可再试用电复律,也可试用消融治疗 。
无器质性心脏病(特发性室速):
较少见,大多数特发室速血液动力学稳定,但持续发作时间过长或有血液动力学改变者宜电转复 。
起源于有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速可选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或利多卡因;左室特发性室速,首选维拉帕米,也可使用普罗帕酮 。终止后建议行射频消融 。
(3)多形性室速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多形室速应按室颤处理 。
血液动力学稳定者或短阵发作者,应鉴别有否QT间期延长,分别给予相应治疗 。
心动过速|值班必备:室性心动过速的紧急处理要点
文章图片

图2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处理流程
(4)尖端扭转性室速
获得性QT间期延长的TdP:
寻找并停用一切可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或纠正相关因素,硫酸镁缓慢静脉注射用于发作频繁且不易自行转复者,静脉输注用于发作不严重者,直至TdP减少和QT间期缩短至500 ms以内 。
积极静脉及口服补钾,将血钾维持在4.5~5.0 mmol/L 。
临时起搏适用于并发心动过缓或有长间歇者 。常需70~90次/分或更快频率起搏 。临时起搏可能需要数日,待纠正其他致QT间期延长的因素后,可逐渐减慢起搏频率,直至停用 。
与心动过缓相关的TdP,未行临时起搏治疗前,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提高心室率,但不宜用于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或冠心病患者 。阿托品也可用于提高心室率 。
部分获得性QT间期延长合并TdP的患者可能存在潜在遗传基因异常,上述疗措施无效时,临时起搏基础上可考虑β受体阻滞剂和利多卡因治疗 。
不推荐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
先天性QT间期延长伴TdP:
有自限性,一般可自行终止 。不能自行终止者,应给予电复律治疗 。
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首选药物,急性期即可开始应用 。可使用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也可选其他制剂 。通常所需剂量较大,应用至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剂量(静息心率维持50~60次/分) 。
利多卡因及口服美西律对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第3型可能有效 。
急性期处理后,应评价是否有ICD指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