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鸡汤|来,干了这碗“毒鸡汤”!

看科普·懂生活
万事开头难,
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 。
梦想还是要有的,
万一别人实现了呢?
转角一般不会遇到爱,
只会遇到乞丐 。
毒鸡汤|来,干了这碗“毒鸡汤”!
文章图片


想要更幸福
小心掉入陷阱
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里,人人都想获得幸福 。可路途必定荆棘重重,每个人难免都会遭遇失败和心灰意冷 。此时,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心灵鸡汤”广受欢迎 。
在国内,“心灵鸡汤”兴起于21世纪 。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让生活充满了之前难以想象的可能性 。长者传承的智慧已不足以指导年轻人的新生活,多种多样的声音取代了从前唯一的权威 。
“心灵鸡汤”在大众生活中大行其道,而在心理学界,也有一股兴起于20世纪末的浪潮——积极心理学 。倡导者认为,之前的心理学过多关注人消极、病态的方面,而忽略了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出以追求幸福为研究的目标 。何为幸福?早期的积极心理学倡导者关注主观的幸福感,将幸福定义为积极感受的最大化,以及消极感受的最小化 。他们进一步指出,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人人都应该追求幸福 。
“心灵鸡汤”旨在帮助人们在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振作,保持相信未来会获得幸福的乐观精神;早期的积极心理学倡导人们更多关注积极感受而更少关注消极感受 。两者看起来似乎都很好,但实际上很可能是在布下“幸福的陷阱” 。
毒鸡汤|来,干了这碗“毒鸡汤”!
文章图片


“鸡汤”不香了
“毒鸡汤”跟上来
接纳承诺疗法(ACT)是近年来颇有影响力的一种心理疗法 。有关ACT的著作《幸福的陷阱》一书,指出了当今社会文化中流行的一套关于幸福的“迷思”:幸福是人之常态,别人的生活大体上都是幸福的,所以我也应该幸福,不幸福就是缺陷 。消极情绪让我不幸福,为了生活更美好,必须祛除消极情绪 。为此,我们需要能够控制想法和情绪 。
仔细想想,这一套思路是否正是“心灵鸡汤”的内涵?“心灵鸡汤”不断告诉我们,幸福是可以达到的,未来会幸福 。目的是帮助我们祛除消极情绪,获得一种控制感,甚至有时,控制想法和情绪 。
为什么说“心灵鸡汤”是一套“迷思”?《幸福的陷阱》一书中讲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生活中的不如意带来的消极情绪和想法就像皮肤的瘙痒,陷入迷思中的我们一旦感到瘙痒就不断抓挠,抓挠可以短暂地消除瘙痒感,但一旦停止抓挠,很快又会觉得痒 。如果总是试图通过抓挠来控制瘙痒,长此以往,结果只会是挠破皮肤,带来更大的痛苦 。
很多人最初看到“鸡汤”,会觉得很有营养,受益良多 。但“鸡汤”看多了,才渐渐觉得它干巴巴——仅仅只是相信那些空洞的话语,而其中宣称的幸福和成功往往难以变为现实 。久而久之,“鸡汤”的效力越来越弱 。更重要的是,如果通过建立一个虚无缥缈的“幸福”作为目标来让自己不断努力,那只会让人拥有更多的困扰!
于是,短暂消除生活中“瘙痒感”的“鸡汤”行不通,直视生活艰难的“毒鸡汤”就来了!
毒鸡汤|来,干了这碗“毒鸡汤”!
文章图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明天和后天的苟且 。
如果“毒鸡汤”能帮你笑着走下去,
那么它非但不毒,
可能还会有大补的效果 。
作者|向睿洋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 王绍礼
策划|谭嘉 余运西
【毒鸡汤|来,干了这碗“毒鸡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