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满足宝宝独处需求:成就孩子,解放自己( 二 )
独立的物理空间
为独自游戏的孩子提供适时的帮助、安全保障与安全感,并不等于寸步不离 。
只要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发展水平与气质保持一定频率的“现身”,孩子便能够在物理空间上获得安全的、安心的独立游戏的机会 。
文章图片
●年龄越大,孩子独处能力越强 。孩子年龄越小,“现身”应当越频繁,越显性 。
对于小宝宝,家长需要每隔几分钟便 “现身”一次,且出现在非常显眼的位置;而对于大宝宝,家长也许每隔十几分钟通过制造一些声响来表示“我在这儿”便可 。
●能力发展水平大宝宝之所以独处能力越强,越不常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帮助,在于TA的能力发展到了一定水平 。比如专注力的提升、大动作的发展等等 。
但有两个时间点需要我们较高频率的“现身”:
一是孩子仍未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的时候(比如刚会走,但走不稳),
二是孩子8个月左右出现分离焦虑表现的时候 。
前者需要我们确保孩子不出安全意外,后者需要我们令孩子相信“爸爸妈妈会回来的” 。
●气质通常情况下,容易型宝宝比困难型宝宝更容易适应独处 。
容易型宝宝也许只要能听到家长的声音或看到家长的背影,就能够安心地独自游戏;而困难型宝宝通常表现为高需求,这类型的宝宝因为天生敏感,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安抚才能够获得安全感 。
因此,面对高需求的困难型宝宝,我们需要:
1.在离开前花更长时间陪TA一起游戏,等到孩子完全沉浸在游戏中时再试图离开;
2.每天给孩子安排固定时段进行独自游戏,令其成为一种可期待的常规性活动 。
3.以更高频率和更显性的“现身”令孩子相信“爸爸妈妈没有丢下我” 。
独立的心理空间
可是很多时候,独立的物理游戏空间并不意味着孩子真正的独自游戏 。
【孩子|满足宝宝独处需求:成就孩子,解放自己】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从另一个物理空间瞄到孩子有任何与我们预期不相符的行为时(即便是没有任何安全隐患),我们常常会忍不住冲上前去评论几句,或者直接上手干预 。
因此,即便给予孩子独立的物理游戏空间,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与行为,不重视心理空间的独立性,“独自游戏”不过是徒有其表 。
相反,即便我们贴着孩子坐下,如果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尊重TA游戏行为的选择与决定,不作其他干预,孩子其实已经在独自游戏了 。
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评判、不插手、给予孩子独立的心理空间,是支持孩子独自游戏的基本 。
但有些家长就是想要在孩子面前刷一下存在感,满足自己“陪伴孩子共同游戏”的心愿,那么以下的办法,可以帮助家长在给与孩子独立的心理游戏空间的同时,适宜而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 。
让我们以文章开头其中几幅漫画中的情境为例:
●行为/语言反射
文章图片
家长通过模仿、描述孩子的行为,或重述孩子的语言,向孩子传递“我正在关注你,我认可你” 。
●开放式提问即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沟通能力的加强,家长通过开放式提问可以问出千百种我们意想不到的回答——孩子可以自由发挥,主导谈话的内容与走向 。以此孩子也会更加投入游戏,并扮演着游戏主人公的角色 。
文章图片
●赞赏孩子的努力与坚持当孩子不断尝试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时,赞赏TA的努力与积极态度,令孩子知道“成败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激发TA坚持应对挑战的内驱力 。
推荐阅读
- 宝宝|七岁“女孩”原是男儿身!人生错位七年,源于父亲这个决定…
- 孩子|越来越多的女人怕生孩子,看完这些你就理解她们了……
- 孩子|4岁男孩在幼儿园被噎身亡!“黄金5分钟”的急救方法,再忙也要学!
- 孩子|拉丁舞导致孩子性早熟?一位妈妈的自述:我为啥不让孩子学拉丁?
- 孩子|14岁女孩身高167,儿科医生:3物或是身高“加速器”,别不舍得给娃吃
- 白血病|越来越多孩子患上白血病,提醒家长:孩子有5大异常,需及时排查
- 孩子|吃一次等于5个塑料袋,很多父母还在傻傻喂娃吃,医生:无知!
- 北京儿童医院|出生14天就颅内大出血的宝宝,5年过去了,他还在坚持!
- 孩子|11岁男孩身高167cm,医生:3种食物或是“天然增高剂”,孩子可多吃
- 宝宝|一岁宝宝发烧呕吐,一查体内竟有多条活虫!这种做饭习惯太害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