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被滥查的肿瘤标志物

笔者在行医过程中遇到一件事,一位60多岁的女士在外院体检时查了若干项肿瘤标志物,其中的某一项升高,被怀疑可能是消化道来源的肿瘤 。于是,她又积极地做了胃镜、结肠镜,在结肠处发现一个小腺瘤和两个小息肉,并进行了切除 。从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到最后完成切除的那段时间里,她经历了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这位女士的经历想必很多人都曾遇到过,那么,这些肿瘤标志物该不该在体检时常规检查呢?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从名字上看就像是肿瘤的身份证一样,肿瘤标志物升高似乎就说明了肿瘤的到来 。这个名字真的很容易令人产生误解,因为肿瘤标志物并不是那么理想的判断有无肿瘤的检查项目 。理论上,一个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该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是器官特异性,比如只在肺部才能产生,其它器官都不能产生;
第二是恶性肿瘤特异性,只由这个器官的恶性疾病产生,良性病变不会产生 。
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出现 。但临床上有些肿瘤标志物时有一定的用处,这需要看用在什么人群身上,用作什么目的,是筛查是监测肿瘤有无复发 。下面,笔者就一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是否该用于筛查作一个梳理和澄清 。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一种胎儿肝脏产生的蛋白,但也会在肝癌、肝炎等疾病中产生 。由于国人乙肝感染率高,肝癌的早期发现成为了很迫切的需要 。在国内的肝癌筛查研究中发现,甲胎蛋白联合肝脏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但这个研究是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在非乙肝感染者中去做这样的筛查是没有明显好处的 。因此,指南推荐在35岁以上慢性乙肝患者中采用肝脏B超联合甲胎蛋白进行肝癌筛查 。
需要注意的是,甲胎蛋白不是器官特异性的 。如前所述,在妊娠妇女中可升高,在一种少见的卵巢肿瘤内胚窦瘤中也会升高 。甲胎蛋白也不是恶性肿瘤特有的,在肝硬化、活动性肝炎中可升高 。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这是器官特异性的,只能在男性的前列腺中产生 。但是,这个指标不是恶性肿瘤特有的,在良性前列腺疾病如良性前列腺增生中也会升高 。关于前列腺癌的筛查一直存在争议,不同的学术组织间也有明显相左的观点 。
例如,美国泌尿外科学会推荐在50岁以后进行每年的PSA检查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但美国预防服务任务组(USPSTF)却不推荐进行筛查 。原因是他们认为,由于PSA升高带来了过度的检查和治疗,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而有些高质量研究的结果认为尽管诊断出了更多的前列腺癌,却不能减少前列腺癌的死亡率 。这不是说前列腺癌不好医治,相反是前列腺癌生长很慢,对治疗非常敏感,尽管不少人诊断出了前列腺癌,但却不是因为前列腺癌而死亡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癌症学会(ACS)不推荐对早期前列腺癌合并有其它疾病、预计寿命不超过10年的患者进行抗前列腺癌治疗的原因 。
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主要是用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和监测结直肠癌有无复发,不用于筛查 。预后,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疾病的预期结局是好还是坏 。比如在诊断结直肠癌时,血里面CEA越高,就提示这个患者的预期结局越不好 。后来的研究发现,CEA不只是在结直肠癌中产生,在任何的腺癌中都可以产生,比如肺腺癌、胃腺癌、胰腺腺癌等等 。更重要的是,CEA在多种良性疾病中也会升高,任何部位的感染都可能使CEA升高,慢性支气管炎CEA升高,就连吸烟者中CEA也高于非吸烟者 。所以,目前的CEA化验报告都会给出两个参考值范围,一个是非吸烟人群的,另一个是吸烟人群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