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前沿专题:胃癌会变成“罕见病”?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癌症相关死亡居于全球第三大原因 。胃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低,5年生存率仅为20%-40%,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今天前沿报道为“胃癌”专题,检验君为大家带来的是江苏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许文荣、张徐教授课题组关于胃癌的前沿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报道 。
中性粒细胞激活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胃癌生长和转移
中性粒细胞是抵抗感染和组织损伤的第一道防线,过去十年的研究表明,嗜中性粒细胞在许多癌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更好地了解中性粒细胞在癌症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探索新的癌症治疗策略 。
日前,江苏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许文荣、张徐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表明,肿瘤诱导的中性粒细胞(TENs)可以通过分泌炎症因子来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转化成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CAFs),促进胃癌的生长和转移 。该研究发表在《Frontiers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
胃癌|前沿专题:胃癌会变成“罕见病”?
文章图片


研究人员发现,人类PIWI蛋白家族成员之一的PIWIL1蛋白在胃癌病人临床样本以及多种胃癌细胞系中高度表达,且通过一系列的功能缺失性实验清楚地阐明PIWIL1可促进胃癌细胞的生长、周期的运行、细胞的迁移以及小鼠体内胃癌细胞的成瘤和转移这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不同于依赖piRNA这一经典拍档的调控机制,该研究首次在胃癌细胞中发现,PIWIL1可不依赖piRNA,而是通过与UPF1蛋白分子结合,介导无意义mRNA衰变(NMD)机制来调控各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其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 。
该研究揭示了PIWI蛋白在癌症中的一个新功能以及该功能背后不依赖于piRNA的分子调控机制,为胃癌的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潜在靶点,也为PIWI蛋白在其他体细胞肿瘤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视角 。
文章链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7/36/22390#sec-8
胃癌会变成罕见病?2035年胃癌全球发病率预测评估
【胃癌|前沿专题:胃癌会变成“罕见病”?】胃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下降,当人群中达到每10万人年为6例时,可以将其定义为罕见疾病 。
近日,法国里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Melinaarnold等的一项研究显示,未来全球总体胃癌发病率预计将继续下降,并且在越来越多国家变得“罕见” 。我国作为胃癌大国,虽然胃癌发病也在下降,但离罕见还有一定差距 。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Gut》 。
胃癌|前沿专题:胃癌会变成“罕见病”?
文章图片


该研究从五大洲34个国家的92个癌症登记处提取了按诊断年份、性别和年龄分列的胃癌发病率数据 。通过拟合和外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到2035年的新发病例数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R,每10万人年) 。
通过分析可知,到2035年,预计大多数国家总体胃癌发病率将继续下降,包括高发病率的中国(2010年ASR为13.1,2035年ASR为10.3)、日本(2010年ASR为36,2035年ASR为30)等国家,以及低发生率国家如澳大利亚(2010年ASR为5.1,2035年ASR为4.6)等 。
此外,到2035年,预计总共有16个国家胃癌发病率将降至罕见疾病阈值以下(定义为每10万人年6例)(并不包含中国),而且新诊断病例的数量仍然很高,预计将继续增长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低发病率和高发病率人群,大部分国家低年龄组(50岁以下)的发病率均有所增加,但我国50岁以下人群发病呈现稳定水平 。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总体胃癌发病率将继续下降,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胃癌将成为“罕见病” 。但是,世界各国胃癌的发病率差异很大,未来一些国家的发病率仍然很高,这可能与年轻人的发病率增加相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