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通过棉花糖试验,孩子更容易成功?延迟满足有多神奇?

孩子|通过棉花糖试验,孩子更容易成功?延迟满足有多神奇?
文章图片


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的经典研究发现0~3个月,如果父母对婴儿的啼哭反应比较及时而恰当(及时排除引起宝宝不舒服的原因) 。
等宝宝长到8~12个月的时候,和那些父母反应不及时的宝宝相比,她们哭闹反而少了很多 。
有一些宝宝8~12个月的人际沟通方式发展的相对要好,虽然她们还不会讲话,可能会利用脸部表情、身体语言手势呀呀学语和别人沟通,而不需要总是用哭声 。
关于及时反应的方式不一定是宝宝一哭就马上把他抱起来,而可以用各种其他的方式做出回应,比如走过去看看他是饿了、还是需要换尿布,也可以跟他讲讲话唱歌、抚摸他的皮肤等 。
这些行为消除了宝宝不舒服的因素,让他感觉到关爱,逐渐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这就是最初的亲子依恋 。置之不理永远都是最糟糕的做法 。
当然,如果我们出现偶尔不能及时回应宝宝的哭闹并作出恰当的反应,只要我们长期的照料方式是稳定的、有规律的,偶尔有几次没及时达到宝宝身边也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
孩子|通过棉花糖试验,孩子更容易成功?延迟满足有多神奇?
文章图片


在宝宝人生最初的6个月,父母对宝宝的哭声反应及时,能够揣摩出他们需要什么并给予恰当的满足,这样他们就知道不必大声哭泣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这将进一步促进他们其他交流方式的发展 。也是培养他们将来人际交流技能的基础 。
自控力的培养不要违背孩子的发展特点
其实发展自控力的能力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不必要刻意的创造事件 。
比如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月中,孩子想要吃奶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新生儿期孩子几乎一秒钟都等不及,饿了想要第一时间吃到,甚至连等待奶阵的时间也会着急到大哭 。
在孩子3-4个月的时候,想要吃到奶需要等待妈妈坐下,然后抱起自己,解开衣服才能吃到奶 。虽然孩子也会在饥饿的时候着急的发出:呵呵呵的声音,眼神急切的等待着妈妈完成这些动作,但是比起头几个月的自己,他们已经可以短暂的等待并逐渐开始理解一些因果关系 。
6月龄左右,孩子在等待吃辅食的过程中,比如妈妈说:“宝贝~烫,妈妈吹吹 。”孩子虽然很急切,但是依然会眼巴巴的看着你,帮助他解决烫的问题 。
在孩子12-18个月时,开始逐渐发展出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听从一些简单的要求,比如:宝贝我们下楼玩,你等妈妈一会儿,妈妈穿上衣服我们就下楼······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就已经具备一些和学习有关的自控力的基础 。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他们要有现实的期望
大脑的前额叶在幼儿时期还远未发育成熟,所以要求幼儿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去克制自己、还能权衡利弊,这显然要求过高 。
比如,家里有很多好吃的零食,父母要求孩子要克制住零食的诱惑,好好吃饭 。要先问一下你自己能够抵御得住美食的诱惑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况他们还是个孩子!
孩子|通过棉花糖试验,孩子更容易成功?延迟满足有多神奇?
文章图片


不想让孩子吃零食就不要买来放在家里,更不要用这种方法美其名曰的训练孩子的自控力 。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提过高要求、不运用过分的方法,凡事过犹不及,刻意让孩子克制欲望反而会产生一些伤害 。
利用生活中的细节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生活中就有很多自然的时刻,需要孩子们等待和克制冲动,当然他们的自控能力还很差,离不开照顾者的提醒和帮助 。
很多研究发现,一岁半到三岁期间孩子慢慢具备了自控力,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做到短暂的等待 。

推荐阅读